科研产出
吉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08
摘要:基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吉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学科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农产品加工学科建设的思路,阐述了农产品加工学科的发展方向。


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信息 》 2008
摘要:中国高粱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有A1和A2两种类型。不育系的细胞核有南非高粱核体系、中国高粱核体系、倾向南非高粱核体系和印度高粱核体系。恢复系的种质主要是中国高粱和倾中国高粱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由南非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倾南非高粱×倾中国高粱,发展为印度高粱×倾中国高粱。植株高度由高秆改良成中秆,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温度是影响不育性的主要因子,在自然条件下,A2不育系雌蕊败育轻或不败育,雄蕊遇高温可散出花粉,使不育系产生少量自交结实。粒用高粱育种近年来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是遗传基础狭窄,株型不理想,耐密性差,抗性育种重视不够,杂优利用模式有待创新。今后应①协作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创造新种质;②不同类型间亲缘关系要清晰,以保持和提高两亲间的杂种优势;③保证新品种的繁制质量和数量,加快其推广速度。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 2008
摘要:对吉林省种植的晚熟玉米杂交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穗位高的变异系数较大,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每hm2产量、茎粗、株高、百粒重、穗长、穗粗、容重居中;对10个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性状中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的有:株高与穗位、秃尖与穗粗、熟期与穗位、穗粗与每hm2产量、穗位与每hm2产量、株高与穗粗、穗粗与穗位、穗长与茎粗、株高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的有:容重与穗粗、容重与秃尖、容重与熟期、穗长与穗粗。产量与其他几个性状的显著相关程度依次为:穗粗>穗位高>株高,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的是容重。


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育种筛选方法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 2008 CSCD
摘要:本试验建立了一个以除草剂抗性为选择标记的玉米(ZeamaysL.)转基因育种中的早期世代批量快速筛选技术。通过对玉米自交系铁7922、吉8902、丹340、PA91以及转Bar基因PA91玉米PA91TBA523在营养钵中浸灌250mg/L、500mg/L、1000mg/L、1500mg/L不同浓度的Basta除草剂的萌发试验,确立了不能正常生长的临界浓度:铁7922在250mg/L的除草剂中无法生长,吉8902在500mg/L的除草剂中无法生长;转基因材料PA91TBA523在除草剂达到1500mg/L仍与不浸灌除草剂的对照无明显差异。利用此方法对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获得的转基因T0植株的种子进行鉴定和筛选,从T0植株种子(T1)获得阳性植株6株,3株获得种子,对获得的种子(T2)再做除草剂筛选,抗性植株PCR检测均表现阳性。对以往的转基因T3做批量规模筛选,可以淘汰大量(70%)非转基因和表达不强的株系或个体,减少了田间种植工作量,提高了育种效率。


复方植物提取物在仔猪饲料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品种相同、出生日期相近的哺乳仔猪20窝,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抗生素组,C、D、E为植物提取物添加剂组。15~17日龄开始试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C、D、E组及B组在试验结束重、日增重等生长指标都显著高于A组(P<0.05),而C、D、E组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C、D、E组腹泻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显示,D和C组显著高于A、B和E组(P<0.05)。因此,3种复方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具有显著促生长和降低腹泻率作用,其效果达到抗生素水平。


2007年吉林省玉米主要病害调查及其发生趋势预测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8~9月对吉林省的长春、四平、延边和白城等9个地区25个市(县)、乡(镇)的生产田、吉林省区试和生试试验田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病样采集。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和灰斑病普遍发生,白城和松原地区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发病率高达100%,灰斑病发病率高达90%,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吉林省主要玉米病害。2007年许多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纹枯病、瘤黑粉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也较为普遍,甚至在某些玉米产区成为主要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