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基于组态软件和Modbus协议的公园自动灌溉系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充分了解公园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以北小河公园为示范基地,通过对公园墒情采集、水源参数监控制定出符合公园计划用水管理、多种灌溉控制方式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综合采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基于组态软件和Modbus协议设计开发了公园灌溉控制系统。本系统在北小河公园的研究和示范表明,其可有效地提高公园灌溉效率和用水信息管理水平,效果良好。

关键词: 自动灌溉 Modbus 组态软件 灌溉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投喂—……”重复处理对星斑川鲽摄食、生长、生化组成以及能值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饥饿(1、2 d)-饱食(6、5 d)-……"重复处理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g]的摄食、生长、生化组成以及能值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复饥饿再投喂处理对星斑川鲽的体重、全长的影响不显著,对比肝重的影响显著;对星斑川鲽体内脂肪、蛋白质、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星斑川鲽鱼体以及粪便中能值的影响也不显著;对星斑川鲽总摄食量、摄食率、食物转化率的影响显著,对排粪率、吸收率以及特定生长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饥饿再投喂重复处理的实验组的星斑川鲽均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

关键词: 星斑川鲽 补偿生长 饥饿 生化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农业信息采集传感器网络节点和系统设计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农业信息采集系统。首先基于CC2430进行节点硬件设计,然后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系统设计。系统采用三种工作模式:周期采集模式、定点查询模式和异常事件模式,进行农田数据的采集。一般情况下,节点工作于周期模式下,节点以固定时间间隔发送数据到协调器,协调器再将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存储或分析;当有特殊需要查询时,用户可在远程服务器上发送指令,通过协调器转发网络,通知局部网络进入查询模式,进行定点数据的采集;另外,当节点有异常事件发生时,可自动进入异常事件模式,同时通知局部网络进入异常事件模式。本文进行了节点和系统设计,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系统运行良好,能够有效、高效地进行数据采集,满足精准农业的需求。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精准农业 信息采集 模式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SAR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反演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ASAR高级合成孔径雷达ASAR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结合MIMICS模型分析方法,研究ASAR后向散射数据与土壤湿度及冬小麦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构建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散射影响ASAR信号探测土壤湿度的深度,冬小麦生长初期(起身期前)ASAR信号探测土壤湿度的最佳深度为0~20cm,拔节期后ASAR信号探测土壤湿度的最佳深度为0~5cm。冬小麦抽穗期前,ASARIS2VV模式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湿度线性相关性较高,可以利用经验统计模型方法反演土壤湿度;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抽穗期),经验模型土壤湿度反演精度较差,多角度ASAR数据模型能够提高土壤湿度反演精度。利用该土壤湿度反演模型,起身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土壤湿度反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25、0.0247和0.0298g/g。

关键词: 后向散射 土壤湿度 反演 冬小麦 AS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龙鱼中间葡萄球菌病的诊治实例

科学养鱼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红龙鱼(Redtail Golden Arowana),属骨舌鱼目,骨舌鱼科,巩鱼属,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华人集中的地方,龙鱼被视为神鱼,认为可旺家镇宅避邪,当做风水鱼来养,是目前淡水观赏鱼中价格较为昂贵的品种之一。因此,红龙鱼病害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对于养殖爱好者来说也至关重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作物生长模拟三维场景整合平台设计

农业机械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基于组件和插件的农作物生长三维场景整合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系列3D几何与计算组件,包括曲面、高度场、地形等3D对象,场景组织、绘制引擎、碰撞检测、动画生成等计算组件,以及光照、摄像机的虚拟对象;基于统一定义的插件接口,能够将由不同研究团队开发的植物生长可视化模拟模型嵌入到平台中,从而为农林植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整合、重用和互操作提供一个灵活的工具。平台提供了图形化的交互式设计界面,用户能够快速地构建一个复杂的三维农业生产场景,并进行交互式的农作物生长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平台的交互设计和三维场景绘制能够达到实时的速度,在600万多边形规模的场景中,场景绘制的刷新率达到18帧/s,能够满足实时交互的需要。

关键词: 植物生长模拟 可视化 三维场景 整合平台 交互式建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样尺度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密度土壤养分采样数据为数据源,通过随机抽取生成不同采样尺度的样点数据,分析采样尺度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土壤养分预测均值随采样尺度减小呈下降趋势,而变异系数增加;养分空间分布的全局趋势随采样尺度增大而增强,但不影响半方差模型;当采样尺度较大,样点间自相关较弱时,相对较少的样点也能满足区域统计参数估测分析需要,但不能用于空间变异特征和插值分析;当样点数大于最佳采样数时,养分统计参数、空间变异特征和插值分析随着采样尺度减小而精度提高,当采样尺度达到0.2左右时,能够满足中等空间变异的土壤养分空间插值分析需要;样点空间布局对相关距和空间插值分析精度的影响比采样尺度本身更为显著。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采样尺度 统计参数估测 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地统计空间插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及冬小麦产量预测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及应用模型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校正的基础上,通过连续3a的试验数据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试验点气象观测站2007-2008年气象数据作为驱动模型展开模拟,预测了2007-2008年北京冬小麦产量为6000kg/hm2,并对比了2004-2008年的模型模拟值(包括生殖生长期时间、叶面积指数和产量)与实际观测值。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开花期时间一般较实际观测时间推迟6d以内,成熟期时间一般较实际观测时间推迟5d以内,叶面积指数和产量较真实值偏高,综合4a产量预测数据发现模型模拟产量准确度在90%以上,说明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适用性良好,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冬小麦产量预测工具在农业中应用。

关键词: 农作物 模型 误差分析 冬小麦 适用性 产量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两用桃品种(系)指纹图谱的建立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近亲个体‘顺10-16’、‘青北10-7’和‘贺春’为材料建立了两用桃AFLP研究体系,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E-AAT/M-ACT、E-AAT/M-CTG、E-ACA/M-CTG和E-ACA/M-CTT等4个多态性好、分辨率高的引物组合;应用该体系对‘锦春’等23个两用桃品种(系)进行AFLP分析,结果共扩增出12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2条,多态性百分率48.8%,以其中特异性较高的23个多态性条带构建了这23个两用桃品系的指纹图谱,为两用桃品种鉴定及保护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两用桃 AFLP 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病情严重度的连续统去除估测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遥感监测棉花黄萎病病情严重度。通过分析黄萎病不同病情严重度下棉花单叶光谱变化特征,筛选对病情严重度识别的敏感波段,利用连续统去除法对光谱反射率进行处理并构建基于光谱特征吸收参量的病情严重度估测模型。红光光谱(650~700nm)是识别棉花单叶黄萎病病情严重度的最佳波段,且随受害棉叶病情严重度增加,红光光谱吸收波段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波段深度及特征吸收峰面积减小,二者与病情严重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以红光波段特征吸收峰右半端面积为自变量建立的线性模型具有最大决定系数,最小均方根误差,为棉花单叶黄萎病病情严重度估测的最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棉花黄萎病病情严重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棉花黄萎病的遥感监测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 光谱分析 参数提取 连续统 黄萎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