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产沉香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国产沉香及其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拓宽国产沉香来源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国产沉香及其乙醇提取物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白菜(Brassica pekinensi)、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甜菜心(B.campestris)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国产沉香块产生自然挥发性物质可促进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沉香乙醇提取液则抑制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白木香林中可套种农作物,增加其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512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提取及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超声波裂解技术,用膜裂解剂十二烷基肌氨酸提取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3种血清型(4、5、12)的外膜蛋白(OMP),用Bradford方法测定OMP浓度,将OMP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以观察这3种血清型OMP的蛋白质条带分布。结果显示,当超声波条件为:功率为96W,超声破碎时间3s,间隔时间5s,循环作用30min时,提取的OMP进行凝胶电泳结果较好,提取的OM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63mg/mL、0.163mg/mL、0.167mg/mL。对提取方法的条件摸索为OMP的深入研究及阐述OMP对Hps的致病机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感枯萎病香蕉的细胞结构抗性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3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影响世界香蕉产业的毁灭性病害。本研究对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抗枯5号香蕉、粉杂一号粉蕉和感病品种巴西香蕉和广粉一号粉蕉的幼苗根系接种后的球茎组织的进行了超微结构变化观察,结果表明清水对照中4个品种球茎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且完整,细胞代谢强;枯萎病原菌侵染处理下,病菌从根部受损部位侵入,穿过薄壁组织后进入维管组织,球茎木质部导管中相继出现侵填体及一些灰褐色物质,质壁分离;感病品种巴西香蕉和广粉一号粉蕉的球茎细胞壁破损断裂,细胞器肿胀变形,膜溶解呈不完整状态;抗病品种抗枯5号香蕉和粉杂一号粉蕉受害较轻,细胞器膜受损较轻,内部结构基本无破损,其维管细胞壁加厚,皮层薄壁细胞壁木栓化,尤其在抗枯5号香蕉品种中出现乳突的抗病特征。抗病品种的这些防卫反应阻碍了病原菌的进一步入侵及输导。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焦点’观赏凤梨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焦点’凤梨的吸芽和幼嫩花序为材料,研究了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吸芽和幼嫩花序都可以被诱导分化出不定芽,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6-BA 3.0 mg/L、IBA 0.1 mg/L,可以得到最好的芽诱导效果;增殖率最高的培养基是MS+6-BA1.0 mg/L+IBA 0.01 mg/L;在1/2MS基础上,添加NAA 0.5 mg/L+IBA 0.5 mg/L可以使不定芽生根最快、最多。经过组培快繁技术得到的组培苗,移栽到由90%泥炭土与10%珍珠岩混合而成的基质中,30 d后成活率可以达到98.8%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岭南观光果园规划设计
《现代园艺 》 2013
摘要:岭南观光果园是一种绿色产业,它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运而生。本文阐述了岭南观光果园果树的主要种类、特性及文化等,并从整体规划、分类规划、用地规划,以及种植设计、立体设计、季相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岭南观光果园的规划设计原则,构建一个独具岭南特色的观光果园和园林景观,实现果品生产与观光旅游共同发展的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水分龙眼干杀菌工艺的优化研究
《食品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考察了杀菌温度、杀菌时间、龙眼干含水量和包装方式等杀菌条件对高水分龙眼干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高水分龙眼干的杀菌条件分别为:龙眼干含水量40%、杀菌时间35 min、杀菌温度85℃和龙眼干含水量45%、杀菌时间35 min、杀菌温度85℃。比较不同杀菌条件对高水分龙眼杀菌效果的影响发现,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高水分龙眼杀菌效果的影响相近,含水量的影响则显著小于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在同样的杀菌条件下,采用真空包装的高水分龙眼干的杀菌率显著高于普通包装的产品。真空包装方式下,杀菌率随着龙眼干含水量的变化差异不大;而普通包装方式下,龙眼干的杀菌效果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来源桉树青枯病原菌落生长及幼枝水培接种致病力的差异
《广西林业科学 》 2013
摘要:不同地区来源的12个青枯病菌株菌落生长特征及桉树幼枝水培接种致病力差异显著,菌落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菌株菌落生长与致病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菌株菌液浓度对致病值影响显著,随浓度提高而加强;用于试验的4个桉树无性系感病性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差别。菌落生长主要集中在平板划线培养后的4天内;第4天时,平均大小从3.53~27.68 mm。虽然菌株间致病值差异显著,如剔除表现最强及最弱的2个菌株,其余菌株间致病值则没有差别,说明不同地区幼林林木在等同气候环境条件下,受青枯病危害的机率类似,但是,个别立地林分可能因特定病原菌株而受害严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NKI的平腹小蜂中文文献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总库(CNKI),以平腹小蜂为主题进行搜索,以CNKI提供的数据为基础按文献发表的趋势、学科分类等7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腹小蜂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至2012年,文献记载共305篇,而1979年以前文献量比较少,80年代后文献量大为上升;从省份方面分析,共有23个省市参与平腹小蜂的研究,其中以广东、福建、北京、湖南、浙江、四川、辽宁为主要研究地域;从文章量与引文量分析看,研究的热点是植物保护、果树、林业、农业基础和生物学等。研究的单位和主要研究人员以中山大学、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和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位列前3,并以研究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及平腹小蜂生物学研究作为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超级稻产量和抗倒力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3
摘要:2009年早、晚季以常规超级稻桂农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插植密度和栽插苗数对产量、产量构成和植株抗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晚季水稻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高密度有利于高产,但对早季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插植苗数对早、晚季的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2)栽插密度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插植苗数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对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丛、株抗倒力随插植密度的增大和插植苗数的增多而下降。综上所述,对于常规超级稻品种桂农占在高肥力稻田、适宜的施N量和合理的N肥运畴条件下,早季插植密度以24万丛/hm2、每丛插3苗,晚季插植密度以30万丛/hm2、每丛插4苗,能较好兼顾高产、高效和有效防止倒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