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中药材半夏块茎腐烂病田间发生消长动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贵州中药材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田间消长动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在大方县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夏GAP示范基地,采用不同级别种茎播种处理,定时、定点作病情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半夏块茎腐烂发生从播种开始持续整个生长期,以4~5月为重;种茎质量是影响田间半夏块茎腐烂病发生轻重的主因子,2和3级种的块茎腐烂病发生率低,1和4级种的发生率高。结论:在生产中应注意加强种茎贮藏期的管理,选用2和3级种的优良种茎进行繁殖可有效防治半夏块茎腐烂病的发生。


两种方法测定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测定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可行性。[方法]用NIR测定油菜种子中各品质指标,并将其与化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化学方法比较,NIR测定油菜种子中芥酸、硫苷、含油量、油酸、水分测定值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对误差分别为2.03%、2.51%、0.89%、1.06%和2.50%;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99 9、0.999 6、0.997 7、0.999 2和0.966 4。[结论]NIR可以应用于油菜品质指标的测定,能为油菜育种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


贵州省烟田杂草主要病毒检测及分析
《杂草科学 》 2013
摘要:为了明确贵州省烟田杂草携带烟草病毒病的情况,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贵州省10个县(市)27个乡镇83块烟田30科70种853份杂草样本。结果得出,共有18科44种179个杂草样本携带病毒,病毒检出率占总样本数的20.98%,其中TMV、CMV、PVY的检出率分别为12.31%、6.33%、2.34%,以TMV检出率最高;腺梗豨莶、小飞蓬、藜、马唐、尼泊尔蓼、桃叶蓼等杂草的带毒率分别为44.12%、42.86%、38.46%、36.51%、36.36%、35.48%,以腺梗豨莶、小飞蓬的带毒率较高;27个杂草样本共检测到2种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检出率为22.13%,有16个杂草样本受到TMV和CMV 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占13.11%,马唐、桃叶蓼受病毒复合侵染的概率高于其他杂草。


贵州中药材淫羊藿病虫害种类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2010~2012年采用定点踏查、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式对贵州淫羊藿中药材的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淫羊藿共有常见病虫害12种,其中病害主要为淫羊藿叶褐斑枯病(Macrophoma sp.)、淫羊藿皱缩病毒病、淫羊藿锈病(Puccinia sp.)、淫羊藿白粉病(Oidium sp.)、淫羊藿生理性红叶病和淫羊藿根肿病(Plasmodiophora sp.);虫害为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xinensis)、淫羊藿尺蠖和沫蝉;其他2种为螨类和鼠害。


贵州马铃薯种质资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基于B/S结构模式、利用信息查询技术和C#面向对象编程开发技术设计开发的贵州马铃薯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以《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马铃薯NY/1303-2007》作为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指导构建数据库,通过本系统可以全面了解贵州种质资源数据库各个马铃薯种质的特征特性,为马铃薯种质资源共享构建基础的服务平台。


威宁芜菁甘蓝牧草生产技术规程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规范威宁芜菁甘蓝牧草生产技术,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针对贵州省威宁芜菁甘蓝牧草生产的现实,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威宁芜菁甘蓝牧草生产的环境条件、栽培和利用技术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对贵州乃至长江中上游海拔800~3 000m及类似地区威宁芜菁甘蓝牧草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本技术规程于2013年4月15日通过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审定,2013年5月20日发布,2013年6月20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