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四川梅花鹿昼夜活动的谱分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13
摘要:文章用波谱分析方法对四川梅花鹿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日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3~4个正弦波拟合梅花鹿在4个季节的日活动曲线,总方差贡献率达到90%以上.除去24小时的基本周期外,梅花鹿日活动达到显著的周期是12小时,8小时和6小时准周期,没有更小的周期.冬春季节的活动时间长于夏秋两季,但夏季活动效率比冬季的高,这是因为冬季觅食困难,夏季食物丰富.


五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摘要:以5个小麦品种(ND11、ND12、ND13、ND14和ND15)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DPS软件对其8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和千粒重4项指标经方差分析其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有效分蘖数、主穗粒数、倒二叶下表皮气孔密度、有效小穗数4项指标其品种间差异不显著;ND11叶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农艺性状最好;5个小麦品种的上表皮气孔密度均多于下表皮,上表皮气孔密度为67.17~79.07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48.33~55.42个·mm-2;叶脉条数为48.43~64.46条;叶脉密度为32.65~42.16条·cm-1。本研究可为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一株柠条内生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形态观察与16S rDNA序列测定对柠条根系内分离筛选得到的解磷细菌C9进行鉴定,Blast比对结果表明C9为泛菌(Pantoea vagans)。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用钼锑抗比色法研究它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速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到4.45mg/L,溶液pH可降至4.2。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柠条根系中、柠条根际土壤与柠条根围土壤中该细菌存在的相对基因拷贝数,结果发现该基因在3种样品中的数量为:柠条根系>柠条根际土壤>柠条根围土壤,表明泛菌解磷细菌能聚集生长在柠条根系内,随着与根系接触距离的增加而呈逐级递减趋势。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幼苗期抗旱性的鉴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时,以200g/L PEG-6000胁迫处理72h,测定幼苗最大根长、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品种苗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形态、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PEG胁迫下,9个小麦品种的最大根长、根冠比、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均比对照高,而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对照低,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利用隶属函数和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各品种苗期的抗旱性表现依次为:白和尚头>晋麦47>竹杆青>小红麦>四月黄>红皮冬麦>灯笼红>中麦9号>忻县冬麦。3)SOD活性与苗期抗旱性关联度最大,其次为最大根长。


自然变异玉米形态特征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玉米自交系是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玉米自交后代系统,自交系选育是杂交种选育的基础,也是玉米育种成功的关键所在。采取完全随机设计,通过记录分析山西农业大学25个系统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形态特征,以选育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晋中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都比较好的是21ZC21,21ZC22,21ZD11,21ZH12,且都属于中熟组合,有助于利用所选自交系进行杂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