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株高抗镉细菌KCd1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性基因初步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北京凉水河床底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在含450 mg/L CdCl2的LB平板正常生长的高抗镉细菌,编号为KCd1。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cereusATCC 14579T的序列同源性达99%;结合脂肪酸测定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确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Bacillus cereus。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抗镉细菌cadA序列设计了巢式引物,以菌株KCd1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约500 bp的PCR产物,将该PCR产物克隆于pGEM T-Easy载体,测序结果显示其大小为468 bp,与已报道的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cadA基因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9%,由此可知本实验所获得到468 bp基因片段为cadA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该菌株cadA全长基因的获取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
基于二分法的鸡蛋图像边缘快速检测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机器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鸡蛋感官品质无损检测研究中,快速得到鸡蛋图像边缘有助于高效识别鸡蛋的几何特征参数。借鉴计算机二分法快速解方程的算法,提出用二分法快速检测图像边缘,把对图像的整体研究转换到具体的行图像来研究,利用行图像信息构建了满足二分法求解条件的方程,并把对边缘的检测构造成对方程的求解问题,从而建立了二分法求解鸡蛋图像边缘的理论基础,最后在应用部分给出了详细的程序实现步骤。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鸡蛋图像边缘,检测效率提高了约20倍,大大加快了检测速度,可为鸡蛋自动化检测提供更高的效率。
葡萄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中国果树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吡唑醚菌酯、丙环唑、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25 8、0.087 0、0.492 7、0.623 4、1.420 1 mg/L;吡唑醚菌酯、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19×10-6、2.34×10-4、5.94×10-4mg/L。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和福美双1?10混配时有较强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5%嘧菌酯.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涂抹枝条后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达75.78%;25%吡唑醚菌酯乳油3 000倍液喷洒果穗后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达87.62%。
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对玉米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没有抑制玉米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减氮1/3的控释肥处理(N 120kg/hm2)与习惯施肥处理(N180 kg/hm2)的玉米产量没有差异。在0—30 cm土层,与对照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接触施用控释肥增加了距茎基部0—10 cm区域内玉米根长密度的分布,占总根长的59%~64%;玉米收获后,减量控释肥处理土壤剖面各个土层Nmin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增加,习惯施肥和全量控释肥处理(N 180 kg/hm2)在60—90、90—120 cm土层的Nmin累积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玉米生长、产量以及根系分布和氮素淋失风险,本试验条件下,接触施用控释肥N120 kg/hm2是夏玉米季较为理想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北京地区采用自然降雨和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狼尾草和野古草2种草篱均可显著降低坡耕地水土流失,且狼尾草草篱的效果显著好于野古草草篱。在自然降雨下(平均雨强13.3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72.7%的地表径流和86.3%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3.8%的地表径流和64.1%的土壤流失;在模拟降雨下(平均雨强49.5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80.7%的地表径流和94.5%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9.5%的地表径流和71.5%的土壤流失。另外,2种等高草篱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与坡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坡度增加2种草篱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减弱,但至20%坡度时,其对径流和土壤流失的降低作用仍维持在40%和50%以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草篱因素已经超过坡度和雨强,成为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首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芦苇中重金属(铜、锌、铅、镉)
《分子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密封高压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芦苇中锌的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芦苇中铜、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铜、锌、铅和镉在芦苇不同部位的回收率分别为85.0%~120.4%,86.4%~106.5%,85.3%~86.2%和104.0%~114%;各元素分析结果精密度(RSD)分别为Zn0.72%~4.08%,Cu4.08%~6.27%,Pb4.12%~8.47%,Cd2.33%~5.59%,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此方法的建立将为后继研究芦苇对重金属的吸收与积累,以及芦苇作为一种重金属污染指示性植物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密封高压消解 原子吸收光谱法 芦苇 铜 锌 铅 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束腰、抗病小白菜新品种京冠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京冠1号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Y242和Y184杂交而成的小白菜一代杂种。株型较直立,外形美观,束腰性好,长势快,品质脆嫩,播种后30d(天)开始采收,可延续采收25d(天),株高21cm,开展度30cm,叶色油绿,叶面平;叶柄翠绿且宽厚,叶柄宽5.5cm、厚1.4cm,单株质量0.26kg,每667m2产量2500kg左右;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适合于夏、秋季栽培。目前在北京、福建、浙江、广东、云南等地累计推广面积约60000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