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PHI影像敏感波段组合的冬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0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SD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不同严重度的冬小麦条锈病的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测定,同时调查病情指数。通过对地面实测的46组病情指数与相应的光谱反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小麦条锈病在350~1 500 nm的敏感波段。结合多时相的高光谱航空飞行遥感图像数据的特点和规律,最终选择红波段的620~718 nm与近红外波段的770~805 nm为条锈病在PHI影像上的敏感波段。并利用620~718 nm和770~805 nm的平均光谱反射率与相应的病情指数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DI=19.241 R_1—2.207 R_2+12.274,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历史拟合度很好。并利用此模型最终在PHI影像上成功的实现了对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与发生范围的监测。
关键词: 推扫成像光谱仪(PHI) 敏感波段 条锈病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鳟受精卵孵化技术的初步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2010年2~5月进行了金鳟自繁试验,获得金鳟受精卵9.55万粒。在同一孵化室内培育至发眼卵,分别置于室内和室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孵化,结果显示:受精卵在孵化室内(水温6.1℃)经40~42d的孵化,全部发眼,发眼率96.8%,发眼积温达244~256℃·d。发眼卵在孵化室内的积温达到336~34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91.2%;在凉棚下积温达到315~32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89.1%。试验证明:在金鳟发眼卵孵化时适当提高水温可缩短孵化期,昼夜温差对金鳟发眼卵孵化率的影响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温室盆栽黄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一种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进行水分精确控制,通过设定装置的不同供水吸力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水肥供应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水肥间的耦合效应。试验分别设3种供水吸力:3 kPa(W1)、5kPa(W2)和7 kPa(W3);3种施肥水平:N 600、P 300、K 300 kg/hm2(F1),N 900、P 450、K 450 kg/hm2(F2)和N 1200、P600、K 600 kg/hm2(F3)。试验结果表明,W1、W2、W3处理控制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25%、20.81%、15.35%。在F1、F2和F3的处理下,黄瓜的生长速率和产量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W1>W2>W3;在W1与W2处理下,施肥水平越高,黄瓜生长速率、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越高,表现为F3>F2>F1;且增加施肥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不以增加植株耗水量为代价。而在W3处理下,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高低顺序为F2>F1>F3,F3过高的施肥量抑制了植株的生长。试验结果还表明,水肥互作效应对黄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见-近红外作物氮素光电测量仪开发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作物氮素含量无损检测手段欠缺问题,利用氮元素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性,通过对两路入射光和两路反射光的测量,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自动标定,开发了一种非接触测量植株氮素的光电测量仪,通过信号的调理解决了光电信号弱和太阳角影响问题。该仪器测得的双波段光谱数值与地物光谱仪相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分别是0.994和0.985,而且能够方便地测定用于作物氮素营养评价的优化植被指数值。对小麦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用于植株氮素营养快速无损监测评价,具有操作简便、功耗低、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的特点,测量的作物氮素可以用来指导变量施肥。
关键词: 氮素 光电仪器传感器 非接触测量 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蛋种鸡人工授精效率的因素分析
《中国家禽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就我国目前的蛋种鸡养殖模式而言,除了少数公司采用平养自然交配外,绝大部分都实行笼养人工授精的方式。人工授精可以克服公母鸡体重悬殊及杂交困难等问题,扩大公母比例,减少公鸡饲养量,节约饲养成本。然而,人工授精却为笼养带来了比平养更多的工作量。在拥有相同的饲养条件和设备的情况下,笼养需要的工人是平养的4倍[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招财工厂化养殖的技术及效益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红招财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并分析了其养殖经济效益。120m2养殖试验池半年总支出6.63万元,收入8.9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34,共盈利2.27万元。从养殖经济效益上看,红招财的工厂化养殖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润传感器校准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湿润时间是日光温室作物病害预警系统的关键输入因子,叶片湿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其实时、自动化监测,而由于叶片湿润时间受到环境和植物交互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日光温室实际环境中校准。以夏末秋初的日光温室盛果期迷你黄瓜为试材研究校准方法。叶片湿润传感器角度为45°,采用移液枪向传感器喷水和使传感器与实际湿润叶片接触两种方法来确定传感器的干湿阈值;比较了传感器与叶缘、叶尖、叶背面接触及位于叶片下方4种布置方法的监测效果;并考察了有无雨条件对传感器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湿润传感器与实际湿润叶片接触的情况下得到干湿阈值6,此时传感器的监测效果较好,误差在1h左右;传感器与叶缘、叶尖接触时的监测准确率较高,达到0.75~0.83;传感器在无雨条件下监测效果要好于有雨条件。总体来看,该叶片湿润传感器校准方法可以用于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润时间监测,符合日光温室黄瓜病害预警系统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FRUITFULL(FUL)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
《生物工程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RUITFULL(FUL)基因是一类MADS box基因,在控制开花时间、花分生组织分化、茎生叶形态以及心皮和果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阐明FUL的表达调控模式,克隆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FUL启动子区(-2148bp~+96bp)及其第一内含子,并构建一系列启动子分段缺失表达载体及含FUL第一内含子的融合载体。并进一步构建了各顺式作用元件融合拟南芥TUBULIN和ACTIN启动子的表达载体。转基因拟南芥分析结果表明,FUL启动子的上游存在2个抑制其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一个很可能与转录因子AP1的结合有关;2个存在于上游调控区的CArG-box对FUL基因表达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FUL基因第一内含子参与拟南芥心皮和雄蕊的发育调控,而且有增强基因表达的作用。
关键词: 拟南芥 FUL基因 启动子 第一内含子 缺失分析 GUS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