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硫包衣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硫包衣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充分的发挥肥料作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包衣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普通尿素为基肥+1次追肥;硫包衣尿素为一次性基施)对夏玉米出生长、产量、氮肥表观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包衣尿素以等氮量或减量30%采取一次性施肥的方式,夏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与普通尿素当地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其产量分别达到了10789.17kg/hm2、10595.11kg/hm2;在夏玉米上应用硫包衣尿素可显著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和农学效率,其中硫包衣尿素减量30%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生产率分别达到了42.59%和20.74kg/kg。硫包衣尿素以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替代普通尿素基肥加追肥是可行的,能达到省工、节肥、增效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沉降对森林生长固碳和土壤盐基保持功能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森林土壤酸化过程空间信息模型和森林植被生产力空间信息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森林水土保持、森林涵养水源、森林生长固碳、森林土壤盐基保持4个空间信息子模型,构建了森林生态效益空间信息模型.选取贵州省龙里地区作为试验点,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模型参数,定量模拟了不同酸沉降条件下森林保土、保水、生长固碳、土壤盐基保持4种生态功能,并利用替代价值法对4种生态功能进行了货币化评定.本文主要介绍森林生长固碳、森林土壤盐基保持两个子模型及其生态效益评价.经研究森林生长固碳、土壤盐基保持效益远大于森林的林木价值,约为林木价值的10倍.森林不同生态功能受酸雨的破坏程度不同,若2007年酸雨pH值下降1.0,则在29km2的面积上森林生长固碳和土壤盐基保持生态效益损失达165万元,平均每km2面积上损失为5.7万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地区罗非鱼种高产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罗非鱼耐低氧,抗病力强,在北方地区生产罗非鱼种冬季需加温,因此提高单位水体产量是提高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汉沽地区有地下热水资源,池塘底质和水质优良,是北方罗非鱼种的主产区,也是单位水体产量最高的地区,平均亩产在3万千克左右,我们和汉沽沪中村合作,在当地日前普遍采用的养殖条件下,试验罗非鱼种的安全产量,目标在4万千克/亩以上,试验结果超过了预定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结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6月至9月,对三江平原湿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下地表甲虫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的1 646个地表甲虫标本隶属25科,其中步甲、隐翅虫和叩甲3科个体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52.9%、20.1%和10.8%,共同构成本研究区的优势类群。对该甲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田地表甲虫数量最多,松树林最少;物种丰富度以白桦-蒙古栎林最高,杨树林最低;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最高,杨树林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田埂最高,杨树林最低。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甲虫数量、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对均匀度无显著影响;季节变化对地表甲虫数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地表甲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有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施肥处理影响AMF(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群体结构,然而不同AMF群体结构对植物的生长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试验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7种不同来源的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对白三叶草生长和N、P、K以及微量元素Cu、Zn、Mn的吸收的影响。7种AMF群落分离自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分别为NPK、OM、CK、1/2OM、NP、NK和PK。每年施肥量是300kg N/hm2,135kg P2O5/hm2,300kg K2O/hm2。有机肥处理的N、P、K养分量与试验地NPK处理含量相同,原料以粉碎的麦秆为主,加上适量的大豆饼和棉仁饼,有机肥经堆制发酵后施用。试验土壤采用封丘试验地土壤,经灭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促进三叶草的生长,对养分吸收则表现不同。分离自CK试验地的AMF群落对三叶草侵染率显著低于其它6种AMF群落。分离自1/2OM和OM试验地的AMF群落较分离自NPK、CK、NP和NK的AMF群落显著促进了三叶草对P的吸收;各种AMF群落都促进了对N和K的吸收;分离自OM、CK、1/2OM、NP、NK试验地的降低了三叶草植株N含量;分离自NPK试验地的AMF群落提高了三叶草植物K含量;对于Cu、Zn、Mn元素的吸收,不同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AMF群落对三叶草生长以及养分吸收贡献不同,这与不同施肥管理下不同AMF群落的优势种属的侵染率、养分转化以及菌丝发育及分布有关。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 施肥 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 生长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沸石对番茄及土壤中铅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沸石对轻度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农业安全生产可行性,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沸石添加量及不同沸石粒级等因素对不同生长时期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植株铅质量分数、累积量和土壤铅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天然沸石可提高土壤有效铅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地增加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具有提高番茄茎叶铅质量分数及积累量、果实产量的趋势,也具有降低收获期根部铅质量分数及积累量的趋势。18g·kg-1是提高地上部生物量,抑制土壤铅污染、茎叶和根部铅积累的最佳沸石添加量,但有促进果实铅积累的趋势;沸石添加量为10g·kg-1则在提高土壤有效铅质量分数的同时可抑制果实铅的积累。中粒级沸石可抑制果实铅积累,大粒级为削减根部铅积累量促进茎叶铅积累的最佳沸石粒级,小粒级沸石则可抑制收获期茎叶铅的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几种食用菌蛋白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
《植物病理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外壳蛋白(CP)RNA的特异性序列设计TaqMan荧光探针及其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食用菌蛋白抗TMV的活性。经食用菌蛋白处理后,TMV病毒汁液中TMV的RNA浓度下降了22.02%~87.93%,传统生物学测定的食用菌蛋白抗TMV的平均枯斑抑制率为10.88%~83.97%;相关性分析表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的病毒RNA浓度的下降与传统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平均枯斑抑制率之间呈正相关(r=0.818 8),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蛋白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快速、简便、重复性高的特点,适合于蛋白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痕量快速高效检测。
关键词: 食用菌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烟草花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亚小花蝽人工饲料微胶囊剂型的研制及饲养效果评价
《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对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人工饲料微胶囊进行了配方优化研究,明确了海藻酸钠及壳聚糖的填充比例和芯壁比例在微胶囊产率、包埋率和含水率等方面的影响。各配方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芯壁比>海藻酸钠填充比>壳聚糖填充比;而各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壳聚糖填充比>海藻酸钠填充比>芯壁比;含水率受海藻酸钠填充比影响最大,而后依次为壳聚糖填充比和芯壁比;在海藻酸钠填充比为2.0%、壳聚糖填充比为0.6%及芯壁比为1∶3时,所得人工饲料微胶囊感官评定得分最高。以包埋率作为基准考量下,取最佳配比为海藻酸钠填充比为1.0%,壳聚糖填充比为0.8%,芯壁比为1∶1的配方,制作人工饲料微胶囊饲喂东亚小花蝽,与取食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组为对照,进行了饲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取食人工饲料微胶囊后,东亚小花蝽1、2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羽化率和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但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显著降低。此外,取食人工饲料微胶囊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呼吸墒显著低于对照,运动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修剪方式对‘红富士’苹果密植园树冠光分布特征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修剪方式对红富士密植园树冠内枝(梢)叶片空间分布和光分布特征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重剪、轻剪均明显改善了树冠内部光照条件,轻剪处理树冠内小于30%的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体积的14.6%,大于80%的高光区占11.2%;重剪处理树冠内小于30%的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体积的12.8%,大于80%的高光区占28.8%.轻剪处理第1年的果实产量相对较高,而重剪处理第1年的果实产量较低,但二者都明显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各处理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表现为:轻剪株(重剪株(对照株,而可滴定酸的含量则相反;重剪株果实花青苷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轻剪株,对照株最低.从产量品质两方面分析,轻剪是目前苹果密植园改造比较理想的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