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芒果蒂腐病菌对芒果采后乙烯释放和ACC含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测定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对芒果果实乙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B.theobromae在芒果果肉培养基上不产生乙烯,但是B.theobromae代谢活动能诱导芒果果肉中产生大量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导致芒果快速释放乙烯,随着发病程度增加和贮藏期延长,乙烯释放速率快速增加。高浓度乙烯使芒果果肉快速软化,在25℃条件下,果实在发病后3~5 d就完全腐烂。

关键词: 芒果 乙烯代谢 1-氨基环丙烷-1-羧酸 芒果蒂腐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芽接树砧穗互作的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寻找砧木和接穗互作相关蛋白。以巴西橡胶树3种芽接组合植株的砧木与接穗结合部附近处的胶乳为试验材料,经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获得胶乳中存在的差异表达蛋白,采用质谱技术鉴定出32个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转录、翻译、光合作用、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和胶乳合成等生物学过程。

关键词: 橡胶树 砧木 接穗 相互作用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制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捕食处理时间(a/Th)为评价指标,在30℃捕食效能最强,a/Th为23.4211.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在温度21℃~33℃范围内,Hassell(1969)模型E=QP-m均能较好地反映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在21℃~27℃,随着温度的上升干扰作用增强,27℃时干扰系数最大(0.6626),温度上升至30℃、33℃时干扰作用略有下降,分别为0.6161、0.5916.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产卵前期的橡副珠蜡蚧成虫控制效果好,寄生后能完全控制,有少量幼虫爬出的橡副珠蜡蚧被寄生后,控制效果下降至81.4%.

关键词: 橡副珠蜡蚧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功能反应 干扰效应 控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植物入侵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来植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外来入侵植物防治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入侵机制 生态风险评价 危害 入侵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色谱法测定豆奶粉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离子色谱测定豆奶粉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方法。样品用去离子水提取,固相萃取后,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豆奶粉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0、1~25mg/mL,回收率分别为89.3%~98.9%、89.6%~102.0%,检出限分别为0.16、0.11mg/kg。该法灵敏、准确,前处理简单易行,可用于豆奶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固相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柱花草的饲用价值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以10个柱花草品种(品系)为试材,测定其营养成分及单宁含量,并结合体外产气法测定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产气量。结果表明,饲料相对值RFV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热研2号>TPRC90028>TPRC90089>热研18号>热研7号>热研10号>907>CIAT11362>热研5号>热研13号;柱花草具有粗蛋白含量、代谢能含量较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适中,单宁含量低,体外干物质消化率较高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热带豆科牧草。

关键词: 饲用价值 体外产气法 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代谢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香蕉枯萎病镰刀菌木霉菌株的分离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且作用机制多种多样。笔者从广东湛江、海南儋州等地152份土样中分离出330株木霉,通过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及评价,选出10株对尖孢镰刀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并测定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在土壤中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木霉 筛选 拮抗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虎杖发酵液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中草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纯化虎杖发酵液中的白藜芦醇。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结合聚酰胺柱色谱从虎杖发酵液的提取液中纯化白藜芦醇,并研究了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白藜芦醇的吸附动力学。结果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白藜芦醇的表观静态吸附量分别为11.70 mg/g和57.9 mg/g,表观动态吸附量分别为12.47 mg/g和58.98 mg/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动力学。利用大孔树脂结合聚酰胺两步柱色谱纯化提取液中的白藜芦醇,使其纯度达到95.8%,总收率达69.8%。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白藜芦醇的纯度和收率高,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关键词: 虎杖 白藜芦醇 大孔树脂 聚酰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几丁质酶基因信号肽的分泌活性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分离并选择一株香蕉内生细菌作为内生基因工程生防菌,并克隆其几丁质酶基因的信号肽序列。方法:从香蕉植株杆下部分离并选择了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且具有分泌几丁质酶能力的内生细菌,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克隆了其几丁质酶基因的编码序列并预测了其信号肽,构建了含有信号肽和不含信号肽的几丁质酶的表达菌株BL-chi1和BL-chi2。结果: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Klebsiella属,将该菌株命名为KKWB-5;BL-chi1和BL-chi2经IPTG诱导后,均表达了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的蛋白,同时BL-chi1诱导后的培养基上清中出现一条约45kDa的条带,而BL-chi2和空载体的BL-pET22b诱导后的培养基上清中均无此条带;几丁质水解试验发现,BL-chi1诱导后的培养基上清中的蛋白经浓缩和纯化后都能在几丁质平板上形成透明水解圈。结论:该几丁质酶的信号肽能被BL21(DE3)所识别,将几丁质酶分泌到培养基中,并且分泌的几丁质酶具有水解几丁质的生物学活性。内生菌KKWB-5的分离及其几丁质酶分泌信号肽序列的克隆为进一步构建内生工程菌来防治香蕉枯萎病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内生细菌 克雷伯氏菌 几丁质酶 信号肽 分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Ⅲ-1菌株胞外抗菌蛋白防治香蕉炭疽病研究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红树内生细菌CⅢ-1菌株的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的控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结合显微观察测定其对致病菌的抑制活性,进行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的防病试验,并测定了香蕉果实内丙二醛的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Ⅲ-1抗菌蛋白粗提液喷雾后立即接种香蕉炭疽病菌,处理8d后其防治效果达71.44%,10d后防效仍有56.67%;防病机制测定表明,(1)CⅢ-1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等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处理后的病菌菌丝出现肿胀、膨大、成泡囊状畸形,分生孢子基本不萌发。(2)抗菌蛋白处理香蕉后,与对照比,抗菌蛋白处理的香蕉丙二醛(MDA)的含量较低,同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关键词: 香蕉 抗菌蛋白 炭疽病 生物防治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