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述评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就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1)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其科学依据;2)如何认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三要素(毒理学、残留化学、膳食消费)及其重要性;4)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情景、尺度和数据要求;5)如何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论.结合上述问题的讨论,就目前我国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七种植物精油对苹果全爪螨的生物活性及薄荷精油的GC-MS成分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新型绿色植物源杀螨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7种植物精油,通过Potter喷雾法、熏蒸法、药膜法测定精油对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 (Koch)的触杀、熏蒸、驱避活性,筛选出生物活性较强的薄荷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GC-MS)对薄荷精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薄荷精油喷雾触杀12、24、48 h后的LC50分别为2.13、0.83、0.77 g/L,熏蒸12、24、48 h后的LC50分别为382.86、73.89、16.08μL/L,说明薄荷精油对苹果全爪螨具有较强的触杀和熏蒸活性。最后,驱避处理24h后,薄荷精油对苹果全爪螨的驱避活性较强,驱避率为77.82%,驱避等级为Ⅳ级。薄荷精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4种化学成分,所检测出的化学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9.67%,其主要成分为薄荷醇(32.16%)、D-柠檬烯(16.44%)、4-异丙基甲苯(11.32%)、3-蒈烯(10.27%)、丙二酸二乙酯(9.57%)、薄荷酮(3.91%)。由此可见,薄荷精油对苹果全爪螨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杀螨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202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表观成本、产值和收益监测报告
《中国棉花 》 2023
摘要:科学核算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对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所处的状态和实际水平,对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棉区的农情、棉情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不包括轧花加工)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 436.50元、1 418.79元和1 440.72元;每666.67 m~2表观主产品产值分别为1 927.76元、2 036.77元和2 430.99元;每666.67 m~2表观纯收益分别为491.26元、617.97元和990.28元,都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表明植棉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受气候变化和市场价格影响,年际植棉生产波动大,稳定性差,相关补贴对稳定植棉收益具有重要功能。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每千克皮棉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2.35元、12.37元和14.8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47%、10.81%和12.71%,物化成本分别为4.71元、4.88元和6.2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59%、38.62%和38.71%,表明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进一步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不同市场主体投入产出和收益差异大。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表现为家庭农场(1 956.88元)>合作社(1 818.60元)>基本农户(1 368.31元),按相同籽棉售价测算,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了抵消流转费用的成本,每666.67 m~2需增产籽棉约50 kg才能获得与基本农户等额的收益。然而,3年平均每666.67 m~2籽棉产量则是基本农户(286.05 kg)>家庭农场(276.73 kg)>合作社(259.27 kg)。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生产性收益为基本农户(806.34元)>家庭农场(153.19元)>合作社(144.40元)。按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降低成本对农业规模经营方式进行比较,在推进规模化植棉进程中,要保护基本农户,鼓励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合作社,通过植棉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基本农户。
关键词: 棉花 生产 成本 产值 收益 市场主体 黄河流域棉区


烟嘧磺隆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构建及降解特性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烟嘧磺隆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并明确其降解特性,为高效修复烟嘧磺隆污染土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烟嘧磺隆污染土壤中筛选出5株烟嘧磺隆降解菌,通过16SrDNA和ITS序列分析鉴定降解菌的分类地位.通过全组合构建高效降解复合菌修复体系,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其降解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0株具有烟嘧磺隆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5株菌株降解能力较强.经16S rDNA和ITS序列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5株烟嘧磺隆降解菌株分别为A枯草芽孢杆菌、B黑曲霉、C草酸青霉、D 土曲霉和E绿木霉.全组合复配结果表明,由3种菌株组成的复合菌系对烟嘧磺隆降解率最好,其中ABD组合对烟嘧磺隆降解能力最高,较单株菌降解率最高的菌株D降解率提高23.74%;将筛选的A、B、D进行不同比例复配,菌株最佳复配比A∶B∶D为2∶3∶1时,烟嘧磺隆降解率最高达98.31%,各菌株对烟嘧磺隆降解的影响效果A>B>D.复合菌系较单一菌株增加了适宜的温度、pH值和烟嘧磺隆初始浓度范围,最适培养降解条件为接种量2%~5%,温度30~40℃,pH 7.0,烟嘧磺隆初始质量浓度50~200 mg/L.[结论]筛选获得的复合菌系ABD在烟嘧磺隆残留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应用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基于高基元SSR构建黍子DNA分子身份证
《山西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系统管理和区分鉴别黍子(Panicum miliaceum)资源,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为种质身份标识的研究与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管理的科学规范化,选取来自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等不同地理区域的20份黍子材料,基于30对高基元SSR引物(6、5、4碱基各重复4、10、21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owerMarker 3.25、PopGen 1.32和MEGA 5.0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距离聚类,利用Ntsys 2.11和ID Analysis 4.0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引物组合优化,利用在线条形码生成器(http://barcode.cnaidc.com/app/html/bcgcode128.php)和在线二维码生成器(http://cli.im)生成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所选取的35对引物中10对引物可作为候选核心引物,这10对引物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0个,有效等位变异为2.1682~2.9851个,平均为2.6367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8997~1.0961,平均为1.0206;观测杂合度为0.4737~0.8333,平均为0.6777;期望观测杂合度为0.5533~0.6821,平均为0.635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388~0.6650,平均为0.6173;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262~0.7493,平均为0.6579.用5对引物组合(RYW8、RYW12、RYW5、RYW2、RYW1)可将全部材料区分,在线二维码生成器中输入各黍子的名称、统一编号、生态区、来源、字符串等信息,成功构建了20份黍子资源的DNA分子身份证.
关键词: 黍子 SSR标记 主成分分析 分子身份证 DNA条形码 二维码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品质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和利用小麦地方品种中的优良品质性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30个KASP分子标记对405份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15个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籽粒硬度优异等位变异Pinb-D1b与Pinb-B2b分别占比为4.94%和63.46%;麦谷蛋白Glu-1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Glu-Ax1或Glu-Ax2*占比为93.09%,Glu-Bx7OE占比为47.16%,Glu-D1d占比为0.74%;面粉色泽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Psy-A1b占比为1.23%,Psy-B1a或Psy-B1b为95.80%,Psy-D1a为87.65%,TaPds-B1b 为 0.74%,Zds-A1a 为 87.16%,TaLcy-B1b 为 96.05%,Lox-B1a 为 88.89%,TaPod-A1b 为 1.73%,Ppo-A1b 为97.28%,Ppo-D1a为 20.94%.且在山西中部晚熟和南部中熟冬麦区中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分布范围分别为0.52%~97.41%、0~97.51%.此外,鉴定出89份材料聚合9个优异等位变异的组合Pinb-B2b/Glu-Ax1或Glu-Ax2*/Glu-Bx7OE/Psy-B1a或Psy-B1b/Psy-D1a/Zds-A1a/TaLcy-B1b/Lox-B1a/Ppo-A1b,其频率为21.98%.本研究筛选出含有优异等位变异的小麦地方品种,为小麦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


山西省糜子DNA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利用SSR引物对山西省的糜子种质资源进行划分和管理,通过DNA碱基上的区别,制作符合碱基引物的字符串和条形码,与糜子的种质信息结合,生成DNA分子身份证,以便快速鉴定山西省糜子的种质及其特性.[方法]以来源于山西省的20份糜子资源为材料,利用高基元SSR标记(五、六碱基)进行DNA扩增,并用软件Power?Marker 3.25和PopGen 1.32计算山西省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利用条形码在线软件http://barcode.cnaidc.com/app/html/bcgcode128.php和在线二维码技术https://cli.im/构建DNA条形码和二维码分子身份证.[结果]20份材料在10个等位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0个,观测等位基因为3.0000;有效等位基因为2.5412~2.9862,平均为2.8088;多样性指数为1.0115~1.0963,平均为1.0633;期望杂合度为0.6238~0.6841,平均为0.6433;Nei's期望杂合度为0.6065~0.6651,平均为0.6433;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711~0.7962,平均为0.6962,14对碱基引物中有10对引物(RYW1、RYW2、RYW3、RYW5、RYW6、RYW7、RYW8、RYW10、RYW12、RYW14)扩增稳定、多态性好,可用于构建分子身份证,其中RYW1、2、3为六碱基引物,RYW5、6、7、8、10、12、14为五碱基引物.[结论]构建了20份糜子种质的DNA条形码和二维码分子身份证,可为山西省的糜子的种质资源保护及快速鉴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糜子;分子身份证;高基元SSR


大豆新品种品豆2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 2022
摘要:品豆21是以品75-14为母本,晋遗36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定、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和南部夏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338.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8.65%,201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和南部夏播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 629.9和3 053.7 kg/hm~2,分别较对照(汾豆78、晋豆19)增产9.1%、6.8%。2018年该品种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豆20180003,适合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南部夏播区种植。


小麦抗条锈基因Yr69的连锁标记开发
《植物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条锈病基因Yr69对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小种具有广谱抗性,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效率,加快Yr69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条锈菌小种CYR34对包含340个小麦家系的‘Taichung29/CH7086’F9代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群体进行接种鉴定,并利用BSA-SNP(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技术对其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重新定位。抗病鉴定结果显示,RIL群体中抗感病家系的数量呈双峰分布,‘CH7086’的条锈病抗性受一个主效位点控制。BSA-SNP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多态性SNP主要集中于小麦2AS染色体末端0~30Mb的染色体区段。在该基因组区段开发了208个SSR分子标记,利用抗感病小群体从中筛选到14个与Yr69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14个标记对340个RIL家系进行PCR扩增和分子作图,将Yr69定位于2AS111和2AS171之间约7.76 Mb的染色体区段,两侧连锁标记2AS111、2AS171与Yr69的连锁距离均为0.4 cM,并获得2个与Yr69共分离的分子标记2AS117和2AS127,可用于Yr69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小麦 SNP 抗条锈病基因 连锁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