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消解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现代农药 2023

摘要:为研究苯醚甲环唑在桃上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规范残留田间试验得到了其在桃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并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0.010~2.5 mg/L范围内,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在0.020~1.0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4.8%,定量限(LOQ)为0.02 mg/kg。苯醚甲环唑在桃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60~13.08 d。苯醚甲环唑按推荐有效剂量133.3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末次施药21 d时采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中值为0.065 mg/kg,最大值为0.41 mg/kg。桃中苯醚甲环唑对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商的贡献率为0.007%~0.380%,急性暴露风险商为1.50%~5.97%,表明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不会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产生潜在的膳食风险,但儿童暴露风险高于一般人群。本试验结果为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消解行为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 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 2023

摘要:MADS-box基因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然而关于谷子穗发育的MADS-box基因研究比较少。本研究使用序列相似性检索,在Phytozome 13.0数据库中筛选并且鉴定出了68个谷子MADS家族成员,并对这些家族成员的物理化学性质、系统发育树、染色体定位、表达谱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谷子MADS家族成员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可以分为5个亚族。通过组织特异性表达谱分析得到,多数MADS基因在穗中表达量要高于其他器官。此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发育初期的谷穗和成熟期的谷穗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到数个与谷穗分生组织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为进一步揭示MADS-box基因在谷子穗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谷子 MADS-box 表达谱 花序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氮配施对燕麦植株硒氮积累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与代谢物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硒氮配施对燕麦硒农艺强化和氮积累同步提升的可行性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善作用,采用田间试验结合盆栽生土试验,研究黄土高原缺硒区土壤基施不同用量硒氮肥对花后燕麦地上部植株硒、氮积累与籽粒产量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代谢物的影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基施氮肥,3个水平(N0:0 kg/hm~2;N1:120 kg/hm~2;N2:240 kg/hm~2);副区为配施硒肥,4个水平(Se0:0 g/hm~2;Se1:75 g/hm~2;Se2:150 g/hm~2;Se3:375 g/hm~2).结果表明:单施硒肥、氮肥及硒氮配施对花后燕麦植株硒氮积累影响显著;从扬花期到成熟期,茎叶硒氮积累明显向穗部及籽粒转移.在低氮高硒或低硒高氮处理中,硒、氮积累呈协同促进关系;而在高氮高硒处理中,硒、氮积累存在竞争性抑制关系.整体而言,以N2Se2(240 kg/hm~2+150 g/hm~2)处理下燕麦各器官硒、氮含量和籽粒产量达最高(分别为136.52-193.29μg/kg,29.33-32.02 g/kg,1 263.8-1 970.9 kg/hm~2).硒氮合理配施(N2Se2)明显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功能菌群代谢;功能菌群主要代谢物与植株各器官硒氮含量亦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缺硒地区,土壤基施适宜用量的氮肥和硒肥,有利于协同提升燕麦地上部各器官硒氮积累及籽粒产量,改善土壤微生物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促进功能菌群代谢,以N2Se2(240 kg/hm~2+150 g/hm~2)为最优施肥处理.(图10表1参52)

关键词: 硒氮肥配施 燕麦 植株氮积累 植株硒积累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代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高粱顶土能力与幼苗器官形态关系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高粱是传统的特色杂粮作物,具有食用、酿酒、饲用、能源、青贮用等多种用途.然而,高粱种子出苗率低直接影响其大面积推广种植.通过研究高粱顶土能力与幼苗器官形态的关系,旨在为提高高粱种质出苗率以及高粱新品种选育成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3个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10480A2×L17)、晋糯4号(11476A2×L2R)、红糯16号(11494A2×L17)及对应的父母本共8份材料,采用培养皿 无阻力发芽、黑暗水培发芽、3个不同播深沙培发芽及大田出苗率调查试验4种发芽试验,分析中胚轴和胚芽鞘伸长特性与出苗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无阻力条件下,高粱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发芽率和发芽势具有明显差异,杂交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大于其对应的父母本.黑暗水培处理下,杂交种与母本中胚轴伸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进一步模拟大田环境沙培发芽试验发现,不同种质顶土能力对播种深度的敏感程度不同,11476A2、10480A2 对播种深度有一定的耐受力,顶土能力较强,而11494A2、L17则对播种深度较敏感,顶土能力较弱;杂交种的顶土能力基本与其对应的母本相一致.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下,种质胚芽鞘长度变化不明显,而中胚轴显著伸长,说明高粱顶土能力与中胚轴伸长直接相关.大田试验出苗率与各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苗率与中胚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中胚轴的伸长能力是高粱种质出苗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可作为今后评价高粱种质出苗率的指标.本研究发现,不同播种深度条件下种质11476A2、10480A2中胚轴长度差变化较大,顶土能力较强,是杂交测配的优良亲本.[结论]为保证高粱出苗率,在遗传育种过程中,要注重选育中胚轴伸长能力大、顶土能力强的亲本种质,尤其是母本的选育.

关键词: 糯高粱 中胚轴 顶土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梨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露香梨、红香酥梨、酥梨为试材,研究并分析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规律及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玉露香梨和红香酥梨果皮由绿向黄转变,油腻化程度不断增大,14 d货架期间果皮变黄和油腻化程度更加明显。3种梨果实硬度在贮藏期间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红香酥梨硬度显著高于玉露香梨和酥梨(P<0.05)。3种梨果实的主要糖类均为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之和。玉露香梨的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酥梨,显著高于红香酥梨(P<0.05),酥梨的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较玉露香梨和红香酥梨大。玉露香梨、红香酥梨、酥梨均为苹果酸优势型梨品种,3种梨的总有机酸含量在低温贮藏前期增加,中后期下降,苹果酸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酸相似。

关键词: 梨果实 贮藏 品质 可溶性糖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虫嗪对意大利蜜蜂田间毒性效应及残留分析

中国蜂业 2023

摘要:为评价噻虫嗪在大田环境下施用对意大利蜜蜂采集蜂的影响,本研究在田间种植的荞麦上施用田间推荐一倍量及半量噻虫嗪,以清水作为对照,监测各处理组意蜂采集蜂死亡数量、采集行为、采粉量的变化及蜜蜂体内、巢内蜂粮和蜂蜜农药残留量.倍量噻虫嗪处理组,暴露1d、2d、3d、4 d,蜜蜂平均死亡数量分别为 315.33±47.25、131.33.00±35.13、20.33±2.31 和 9.00±1.41 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0d、1 d、2d,访花蜜蜂数量分别为1.40±0.49、1.60±0.49和1.20±0.40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暴露1d,蜜蜂归巢数量为27.58±10.50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量噻虫嗪处理组,暴露1 d,蜜蜂平均死亡数量为99.00±22.11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0d,访花蜜蜂数量为2.00±0.63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间,各处理组的蜜蜂出勤量和采粉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倍量噻虫嗪处理后,暴露9d,蜜蜂体内噻虫嗪残留量为10.66±0.02 μg/kg,暴露20d,蜂蜜和蜂粮中噻虫嗪残留量分别为2.82±0.22 μg/kg,11.95±0.5 μg/k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半量噻虫嗪处理后,暴露9d,蜜蜂体内噻虫嗪残留量为9.94±0.24 μg/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20d,蜂蜜和蜂粮中噻虫嗪残留量分别为0.67±0.05 μg/kg,3.83±0.2 μg/k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得到噻虫嗪在蜜蜂体内、蜂蜜和蜂粮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3~3.02 d、4.8~9.5 d和5.3~5.6 d.结果为噻虫嗪在田间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噻虫嗪 田间试验 死亡数量 采集能力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种芽孢杆菌菌剂和对照(CK)处理,研究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加4种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均能增加甘薯产量和品质。在移栽后142d,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甘薯的增产幅度最大,4种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产幅度为4.6%~25.4%;在整个生长期,甘薯淀粉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移栽后113d淀粉积累量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2.9%~16.4%,增幅最大的是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甘薯可溶性糖积累量呈先减少后增加变化趋势,并在移栽后142d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3.2%~34.2%,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甘薯胡萝卜素积累量与粗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并在移栽后90d达到最大值,在移栽后142d其增幅分别为6.1%~29.5%和2.8%~14.5%,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施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促进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甘薯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复配剂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防效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为筛选防治甘蓝小菜蛾的高效、低毒杀虫剂,选择了多种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复配剂,使用喷雾法开展田间施药试验,在药后1、3、7d调查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设计各药剂处理均对甘蓝安全;药后7 d,供试复配剂以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12%氯虫·甲维盐悬浮剂、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8%多杀霉素·氯虫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在92%以上.从总体上看,复配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好于相应单剂,可在田间合理轮换使用.

关键词: 甘蓝 小菜蛾 氯虫苯甲酰胺 复配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TV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目的]发掘并研究小麦TaTVP1基因响应耐盐、耐旱等非生物胁迫的功能与机制,为小麦抗逆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小麦TVP1基因,扩增获得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小麦TVP1基因全长2 289 bp,编码762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具有12个跨膜结构,该结构中疏水氨基酸具有高度保守性,且肽链N末端与C末端均位于膜外,预测该跨膜结构可形成具有明显孔道的高级3D结构蛋白,推测与其具有的H+离子泵通道功能密切相关;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TaTVP1蛋白与单子叶植物TVP1蛋白的同源性较高,该类蛋白在进化过程中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可形成2个明显的类群 Ⅰ和 Ⅱ;定量PCR分析表明,小麦中TVP1基因在根、茎中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叶、穗中,具有组织特异性,且不同材料间同一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趋势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材料间的耐旱等抗逆性存在差异有关.[结论]克隆并分析了小麦TaTVP1 基因,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参与抵御非生物胁迫的机理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小麦 TVP1基因 生物信息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控高粱分蘖高度的基因及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蘖高于主茎是困扰高粱品种整齐度和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阐明高粱调控分蘖高度基因的作用机制,提高高粱品种整齐度、选育适宜机械化生产高粱品种,依据前期的定位结果,利用15份分蘖与主茎整齐一致和17份分蘖高于主茎的高粱品种组成自然群体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发现SNP3位点影响分蘖高度,所属基因为Sobic.009G213300.1.v3.2,命名为SbTH,位于水解酶_4保守区域。以分蘖高度与主茎一致的K35-Y5和分蘖高于主茎的1383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SbTH基因在高粱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2个材料SbTH基因在根和叶中均有表达,虽然表达量有差异,但趋势基本一致;1383主茎和分蘖茎基因表达量和趋势也基本一致,而K35-Y5在主茎开花期时呈反向表达,主茎表达量达到最高,同期的分蘖茎表达量降到最低。分析认为,SbTH在K35-Y5分蘖中表达量低,控制了分蘖节间的过度生长,形成主茎与分蘖高度一致的株型,而在1383分蘖中表达量高,促进分蘖节间的生长,使得分蘖比主茎高,SbTH基因在主茎开花期的差异表达是影响分蘖株高的关键。

关键词: 高粱 分蘖高度 定量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