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五唇兰菌根显微结构观察
《菌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科菌根菌对兰花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起了重要作用,在成年阶段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该兰花含有叶绿素)。为了解东南亚特有种五唇兰的菌根形态和菌根真菌的动态侵染过程,对不同生境下两种变异类型叶背绿色和叶背紫色的成年植株菌根分三个时间段采样并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成年的五唇兰植株与菌根真菌有着密切关系,菌丝的侵染、定殖和消解程度随着生长发育变化而变化;在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都发现菌丝结,这两个阶段的菌丝特征有所不同;而在休眠阶段的菌根中观察不到菌丝结;不同生境和不同变异类型的菌根结构无明显区别。研究结果为附生兰、地生兰和腐生兰的菌根结构的比较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稀土矿区芒萁稀土元素精细定位及光抑制对其光合活性的影响
《中国稀土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中国江西省龙南县足洞乡重稀土矿区及非矿区稀土元素富集植物芒萁体内稀土元素的精细定位及光抑制对芒萁光合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芒萁的根部和叶片中,矿区芒萁叶片中的重稀土含量显著高于非矿区芒萁叶片。电镜观察表明,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外,细胞质中只含有微量稀土元素。与非矿区芒萁叶片相比,重稀土矿区芒萁叶片中的色素含量显著降低,但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高。正常光照条件下,矿区芒萁光系统II(PS II)的光化学特性比非矿区芒萁略有提高。光抑制实验表明,400μmol photons.m-2.s-2的光照强度对矿区芒萁光化学活性影响很小而非矿区芒萁光化学活性显著下降。综上所述,矿区芒萁富集重稀土元素的机制是:(1)通过产生的稀土结合多糖、蛋白等物质将稀土元素固定在细胞壁外;(2)通过改变叶片内部的叶黄素循环色素含量避免高光强对光系统的伤害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蕉高效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是一种较好的突变育种和基因转化受体再生系统。本研究以巴西蕉低代试管苗茎段薄层切片、中代试管苗茎段薄层切片、吸芽薄层切片、雄花薄层切片为外植体,对巴西蕉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巴西蕉低代试管苗茎段薄层切片在0.5~1.0mg/L2,4-D+4~6mg/L6-BA激素条件下;雄花薄层切片在0.5~1.0mg/L2,4-D+0.2~0.5mg/LZT激素条件下能通过花菜体间接器官发生途径实现高效再生;同时,花菜体薄层切片在1.0mg/L2,4-D+5mg/L6-BA激素条件下,再次通过花菜体途径实现循环高效再生。本研究为建立香蕉高效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和相关育种技术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害虫双钩巢粉虱在海南的发生及温度对其发育的影响
《昆虫知识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钩巢粉虱P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Martin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新发现的一种外来害虫。本文对双钩巢粉虱在海南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各虫态形态特征及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钩巢粉虱在海南省的各个县(市)都有发现,其在海南省的寄主植物共有20科29属37种,主要为害椰子、槟榔、番石榴、柑桔及番荔枝。双钩巢粉虱的发育经卵、若虫(分4个龄期)发育到成虫。在18~27℃条件下,双钩巢粉虱世代发育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在27℃时最短,为16.38 d,18℃最长,需37.41 d,在30℃发育减缓,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双钩巢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56℃和307.75日.度,在海南一年可发生16~17代。
关键词: 双钩巢粉虱 寄主 形态特征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保鲜液对黄花美冠兰切花生理及瓶插寿命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通过不同浓度的蔗糖(SUC)、硫代硫酸银(STS)和八羟基喹啉柠檬酸(8-HQC)组合对黄花美冠兰3个采切期(第Ⅰ、Ⅱ、Ⅲ采切期)花枝的处理,研究了黄花美冠兰切花瓶插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瓶插寿命长短。结果表明:试验中以配方为10g/L SUC+100mg/L 8-HQC+3mmol/L STS的保鲜液应用于第Ⅱ采切期的黄花美冠兰切花的效果最佳,期望瓶插寿命达6.4d。3个采切期的黄花美冠兰切花在衰老过程中,EC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第Ⅱ采切期EC值上升较缓慢;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第Ⅰ采切期和第Ⅱ采切期先升高后降低,在第Ⅲ采切期呈整体下降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生物降解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吸水保水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溶液共混及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CMC/CS)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吸水保水能力、吸水速率和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两组分间有很好的相容性,二者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交联作用;在不同组分比例的复合材料中,当CMC/CS比例为9/1时其吸水率最高,为(6676.0±50.2)%,其吸水速度极快,且具备优异的保水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甘蓝感病(北农早生)和抗病(珍奇)品种种传尖孢镰刀菌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粗毒素中的镰刀菌酸并利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粗毒素浸渍甘蓝幼苗根部测定其对幼苗的致枯萎作用。结果表明: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子的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毒素浸渍甘蓝幼苗根部能够引起幼苗枯萎;其粗毒素中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552和105μg/mL,并且粗毒素对甘蓝的致害作用随着镰刀菌酸含量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24 h后,幼苗病情指数在2.6~15.9之间,而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100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96 h后,幼苗病情指数在78.0~97.8之间。浸渍24 h时粗毒素对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强于抗病品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μg/mL的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24h后,抗病(珍奇)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6和4.2,而感病(北农早生)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5.2和15.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香蕉条斑病毒的检测
《植物保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条斑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是香蕉上一种重要的病毒。本文运用血清学检测法和PCR检测法对海南主栽巴西蕉(Musa Cavendish,AAA)、粉蕉(Musa Pisang Awak,ABB)进行了BSV的调查检测。结果表明,参试无症状或症状各异的样品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这些被测品中可能不含有游离BSV粒子;上述样品中部分样品的PCR检测结果却为阳性,将PCR扩增的特异条带回收、测序和比对,显示确实扩增到BSV部分基因组序列。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说明海南部分香蕉的基因组已经整合了BSV的基因组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