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百合杂交后代的亲本基因型鉴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O、A、L基因组,但亲本基因型未知的20个百合杂交种进行亲本基因型的判断.有14个杂种株系只具有A基因组,说明它们的亲本均为亚洲百合杂种系;有6个杂种株系只具有L基因组,说明它们的亲本均为铁炮百合杂种系,这20个杂种株系全部来自种内杂交.待测株系中没有东方百合杂种系后代.根据SRAP带型整理汇总得到的分子聚类分析结果与GISH鉴定结果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京郊露地生产条件下,通过6个不同用量沼肥处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沼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效应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的土壤氮素平衡。当季试验结果表明,大白菜的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平台的变化趋势,当有机肥氮素用量为1055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大白菜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平台+线性的变化趋势,当有机肥氮素用量超过1019kg/hm2时,土壤无机氮残留会急剧增加。大白菜—土壤体系的氮素表观损失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大白菜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一种直线增加的趋势,但各处理硝酸盐浓度均未超过600mg/kg,显著低于北京地方规定的白菜硝酸盐食用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球白菜带柄子叶外植体不定芽离体再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析控制植物不定芽离体再生能力的遗传因素,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离体培养困难材料的不定芽再生能力,是植物基因工程遗传改良的基础。本研究以结球白菜4个纯合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频率离体不定芽再生技术。据此我们还对白菜不定芽再生能力进行遗传分析,并开展亲本与后代杂种的离体培养及反应研究,包括对培养基的激素需求,不定芽形成频率,不定芽形成数量,芽形态等系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在培养基的激素浓度上有类似需求;杂交后代的不定芽再生率均至少高于一方亲本,在一些组合中可以高于双亲;在适宜的杂交组合及培养条件下,结球白菜带柄子叶外植体的不定芽再生率可以达100%,每一外植体上的不定芽数达3~7个。方差分析表明,结球白菜的不定芽离体再生能力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裂夏秋甘蓝新品种秋甘4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秋甘4号是以CMS95100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自交系98017-3-5-6-5-2-2为父本配制的甘蓝一代杂种。该品种属中早熟秋甘蓝,从定植到收获70~75d(天)。植株生长势强,开展度60cm,外叶15片,叶色灰绿,叶面蜡粉多,叶缘无缺刻。叶球圆球形,色绿,紧实,不易裂球,球高18.5cm,宽17.5cm,中心柱长5.8cm;平均单球质量2kg,质地脆嫩,品质佳;抗病毒病,中抗黑腐病。一般每667m2产量为3500kg左右,适于华北、华南、西北、西南等地区作中早熟越夏甘蓝或秋甘蓝种植。
关键词: 秋甘蓝 胞质雄性不育系 秋甘4号 一代杂种 中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经吡虫啉处理的异色瓢虫捕食能力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经亚致死剂量(LC25)的吡虫啉处理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蚜虫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对药剂处理后的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寻找效应、捕食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异色瓢虫24h内捕食量,在20℃和25℃下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30℃下则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温度下,吡虫啉处理组与对照组功能反应模型均为符合HollingⅡ型,但其参数均发生了变化。异色瓢虫处理组的瞬时攻击率(a),在20℃和25℃下,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30℃时则低于对照组;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处理时间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势,20℃和25℃时,处理组比对照组处理时间均有所缩短,而30℃下处理时间稍有延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