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吡虫啉种衣剂对蔬菜种子质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用10%吡虫啉种衣剂处理黄瓜、西瓜、甜辣椒和大白菜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子,研究了吡虫啉种衣剂对种子质量和贮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种衣剂对试验蔬菜品种的田间出苗没有影响;包衣种子在常温下保存1 a后,其发芽率没有明显的降低。对不同药种比处理的西瓜种子在40℃恒温条件下进行了人工老化20 d,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人工老化30 d时,所有处理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比都有极显著的差异;药种比为1∶10的包衣种子发芽率从对照的100%下降到37%。使用吡虫淋种衣剂处理蔬菜种子时应选择合适的药种比,以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同时又不影响种子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幼苗对温度逆境交叉适应过程中HSP70在叶片中的亚细胞定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进一步分析热激蛋白在温度锻炼诱导的交叉适应性形成过程中的保护功能,此文以葡萄(Vitis vinifera L.cv.Jingxiu)幼苗为试材,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定位观察了HSP70在葡萄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低温锻炼预处理可增强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细胞核和叶绿体中代表HSP70的免疫金颗粒密度比相应的对照细胞明显增多,尤其是胁迫处理3 h时。与低温锻炼相似,高温锻炼预处理增强了葡萄叶片在高温胁迫下细胞核和叶绿体中HSP70的表达量。这一结果为HSP70参与温度锻炼诱导的交叉适应性提供了更直观的细胞学证据。
关键词: 葡萄幼苗 交叉适应 温度逆境 HSP70 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矮化砧木SH系的SSR标记鉴定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北京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和北京市昌平果树研究所保存的28份SH系苹果砧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山西果树所的SH9与北京林果所的SH9,相似性高达100%,属于同名同物;山西果树所的SH17、SH18、SH40与北京昌平的SH17、SH18、SH40的相似性分别为68.9%、55.1%和65.6%,属于同名异物;山西果树所、北京林果所及北京昌平的SH38,三者间最高相似性为61.2%,均为不同材料;山西的SH18与SHb(100%),北京昌平的SH17与山西的SHd,山西的SHa与山西的SHe,山西的SH18(28)与山西的SH40,相似性均在99%以上,属于同一种材料,而相似性比较高的还有昌平的SH18与昌平的SH38(98.4%),并且山西的SH12与山西的SH17及SH29三者相似性在97.2%~98.9%之间;不同保存地的SH1、SH3、SH6、SH8-11、SH9-hf、SH19、SH28、SH29、SHc、SHd和SHf为异名异物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土硅酸盐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给中国北方盐碱地硅酸盐细菌的分类地位提供依据,笔者以3株芽孢杆菌为参照,对分离得到的48株盐碱地硅酸盐细菌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并对其中43个菌株进行16S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样性分析,最后分别用平均连锁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1)生理生化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具有较强的NaCl耐受能力,最适pH值和最高pH值耐受能力均高于参照菌株和其他文献报道;(2)表型特征数值聚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80%相似水平上可划分为4个表观群,群Ⅰ在84%的相似水平上又分为3个亚群;(3)16SrDNA-PCR-RFLP聚类图谱表明,在87%的相似水平上,43个菌株被分成8个遗传群;(4)表型及遗传多样性2种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盐碱土中以胶质芽胞杆菌(B.mucilaginosus)为主,分别占81.25%和65%。由此可见,中国北方盐碱土硅酸盐细菌在表型特征和系统发育进化上均呈现多样性,菌株在聚类图谱中的归属与盐碱地生境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地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保护地过量施用氮肥是造成氮素氨挥发损失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常规施肥、常规+C/N、推荐施肥和单施有机肥4种施肥措施下保护地菜田土壤的氨挥发特性。结果表明:减少施肥量和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降低氨挥发损失;整个监测周期内,不同处理氨挥发量均较小,常规施肥处理损失量最高,占总施氮量的0.73%,化肥氮对氨挥发的贡献率较大(大于70%),不同处理氨挥发损失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常规+C/N>推荐施肥>单施有机肥;氨挥发监测周期内表层土壤(0—1cm)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下降幅度以常规施肥处理最大,约0.5个pH值单位;土壤pH值、0—1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紫玉米成熟期以及不同干燥方式条件下花青素和两种毒素的含量变化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检测紫玉米中富马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紫玉米成熟、不同干燥过程中监测苞叶、穗轴、籽粒三部分的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到最佳的采收时间、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从紫玉米种植开始,10周后为最佳采收时间;紫玉米苞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且易干燥;微波干燥解毒能力强,但花青素损失较多且很难用于工业化操作;鼓风干燥适合用来干燥籽粒;日光干燥苞叶和穗轴花青素几乎没有损失,能降低50%左右的毒素,经济适宜,适合工业化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玉米品种试验中对照品种更迭与发展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照品种的选择和更换应以通过审定、生产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为依据,随着育种水平的发展适时更迭。品种推广走势与对照更换的时期一致,进一步说明对照品种的示范和标杆作用。玉米品种区试应适时提高对照水平,加大品种选择压力,针对性设置对照,提高区域品种竞争力,及早筛选后备对照品种。品种试验中对照品种或形式可以探索参试组合的平均或几个对照的综合考量,使品种试验更加科学,以此选拔出来的品种可信度和适应性更强,更能体现客观、公正、公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释放期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释放期为30 d、60 d、90 d的包膜控释尿素(分别用PCU30、PCU60、PCU90表示)与普通尿素(U)配合一次性基施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积累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包膜控释氮素占总施氮量30%的条件下,不同释放期的包膜控释尿素(PCU30、PCU60、PCU90)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基施比习惯施肥显著增加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其中PCU60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基施玉米产量最高,为8778 kg/hm2,增产12.0%;氮素积累总量为201.5 kg/hm2,增加18.9%;氮肥利用率提高11.0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为11468.7元/hm2,提高产量10.7%。
关键词: 夏玉米 包膜控释尿素 普通尿素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