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糯高粱新选不育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优良的糯高粱不育系亲本,提高杂交育种效率,为杂交糯高粱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配置强优势组合提供参考。选用3个糯高粱新选不育系、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9个杂交组合,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株高、穗长、穗粒重、生育期、千粒重、产量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11476A2在株高、穗长和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均有较高的优势,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5572、2.4284和0.6792;不育系11494A2的穗粒重和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相对效应值为5.7165和4.8505。这些亲本系在育种和生产上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顺序为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穗长>生育期。从产量性状分析看,11476A2×L17可能是一个较理想的组合模式。


谷子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生物技术进展 》 2013
摘要:诱变育种是新发展的一项现代育种技术,也是常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重要补充.诱变育种技术在谷子中应用较少,本文对谷子上应用的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等化学诱变以及离子束注入、射线处理、空间诱变等物理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效应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目前谷子诱变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且对今后谷子诱变育种技术重点研究发展方向与领域进行了展望.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密度与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的关系,以‘晋杂23号’高粱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试验设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高粱株高显著增高,茎粗显著变细,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重显著下降。在4.5万株/hm2~7.5万株/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密度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时,单位面积穗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随着密度增加,穗粒数显著性增加,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除磷以外,密度对高粱氮和钾吸收总量均无显著影响。密度对籽粒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在10.5万株/hm2~13.5万株/hm2范围内,磷和钾吸收量明显下降。与氮和磷不同,钾主要分配在秸秆中,只有少量钾转运到籽粒中。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株高、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经济系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高粱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息息相关,在高粱高产高效栽培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轮回选择方法对运轮2号的改良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以具有我国四平头种质自交系合成的运轮2号玉米群体为基本材料,以郑58×运系98-1为测验种,分析了运轮2号群体的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群体内单株间产量等性状配合力差异明显,遗传变异丰富;从113个测交种中筛选出20个较优良的对应自交单株作为新一轮轮回选择的亲本。预计新一轮合成群体产量配合力将提高4.85%,农艺性状也将得到相应改良。


鸡粪深施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连续3年粪肥培肥土壤试验,研究鸡粪施用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肥量达45.0t/hm2时土壤呼吸速率达到最大,为8.64μmol/m2.s,较对照6.33μmol/m2.s提高了36.49%;施入鸡粪后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28.67%,且施鸡粪后第2年增产幅度较大;施鸡粪可有效增加玉米穗粗、百粒重和穗粒数,降低秃尖长,促进玉米增产,从而增加收益;鸡粪施肥当年与第2年为肥效发挥的关键年份,鸡粪肥效基本为3年。因此,可以确定鸡粪施肥量为45.0t/hm2为生产上适宜施肥量,且鸡粪施肥周期为3年。


猪“无名高热症”的中西药结合治疗试验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13
摘要:近年来,山西省生猪频繁发生以高热、厌食、咳嗽、气喘、腹泻、便秘、母猪繁殖障碍、中猪高死亡率等为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高热病是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为主的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所以,仅靠抗生素等西药来治疗,疗效很不理想;根据中兽医学理论,"邪疠之盛,乃万病之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笔者等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清热解毒、破瘀活血、保肝护肾、健脾和胃为治则,配以对症西药施治,收到了满意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