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番茄枯萎病对植株维管束危害及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早期诊断和确定番茄枯萎病的发生,本文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幼苗剪根接种不同浓度枯萎病菌后染病植株维管束受害程度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设4个病原菌梯度处理,B1(104cfu.mL 1)、B2(106cfu.mL 1)、B3(107cfu.mL 1)、B4(108cfu.mL 1),以不接病原菌为对照;分别在接种病原菌后4 d、8 d、12 d、16 d、20 d测定维管束褐变情况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接种病原菌16 d植株维管束出现褐变,其受害程度随病原菌接种浓度提高而增大;维管束中病原菌只在B4处理中有检出。番茄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接种时间呈先降后升趋势,12 d开始逐渐上升,20 d达到最高,各接菌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B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缓慢下降,12 d后回升,B4则急剧上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上升,接菌16 d时达到高峰;随接菌浓度的提高,MDA含量、POD和PPO活性均有所增加,尤以接菌浓度为108cfu.mL 1时3种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未接菌植株的13.1倍、12.9倍和1.9倍;而培养时间对番茄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对照菌株CAT活性显著高于各接菌处理,说明CAT活性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没有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合番茄茎的维管束褐变现象,认为番茄叶片中MDA含量、POD和PPO活性可作为早期判断番茄是否感染枯萎病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番茄 枯萎病 丙二醛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维管束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萌发荞麦γ-氨基丁酸含量的工艺

中国食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萌发处理可提高荞麦籽粒中γ-氨基丁酸含量水平。将荞麦萌发60 h,用乙醇和谷氨酸钠混合溶液浸泡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荞麦中GABA含量。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混合溶液的浓度、处理时间等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谷氨酸钠1.3%,乙醇0.9%,处理时间61.3 h,此时萌发荞麦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达127.96 mg/100 g,是萌发前的12.7倍。ANOVA分析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和度(R2=0.9665)。本研究为开发高GABA含量的荞麦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荞麦 乙醇 谷氨酸钠 γ-氨基丁酸 响应面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蚜生物控制模式效应比较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13

摘要:试验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模式等,以比较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三结合生物措施,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同步发生、跟随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对增强天敌数量,控制麦蚜,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麦蚜 瓢虫 蚜茧蜂 虫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配浸种对干旱胁迫下谷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3

摘要:为提高谷子的萌发率和幼苗期的抗旱能力,研究了赤霉素、稀土和氯化钙复配浸种对干旱胁迫下晋谷21号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复配浸种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取播种后第14天的幼苗,植物细胞内保护酶系统SOD,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提高113.0%,27.3%和14.9%,而且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53.81%和102.44%,降低了渗透势;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说明复配浸种促进了谷子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率,并增加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关键词: 谷子 复配浸种 干旱胁迫 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研究

粮油食品科技 2013

摘要:以亚麻籽皮为原料,对原料中所富含的可溶性亚麻胶及不溶性亚麻膳食纤维进行分级提取与分离。对影响亚麻胶得率的因素(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出最优浸提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0 min,料液比1∶15,脱胶次数2次,亚麻胶得率为21.1%。对不溶性亚麻膳食纤维进行干燥方法的对比研究,采用乙醇沉淀并离心风干进行干燥处理。采用挤压膨化及超细粉碎技术对不溶性亚麻膳食纤维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粉碎后不溶性亚麻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728.45%、溶胀性为14.67 mL/g,分别较粉碎前提高了28.4%和36.5%。

关键词: 亚麻籽皮 可溶性亚麻胶 不溶性亚麻膳食纤维 挤压膨化 超细粉碎 改性 持水力 溶胀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粒形性状主效QTL、环境互作和上位性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定位大豆粒形性状的主效QTL、环境互作和QTL间上位性。【方法】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所衍生的447个RIL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及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3年大豆粒形性状进行主效QTL、环境互作和QTL间上位性检测。【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粒长、粒宽、粒厚以及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相关的QTL,分别位于D2、C2、J_2和O连锁群上,其中粒长、长厚比和宽厚比均表现为遗传正效应,说明增加其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3对影响粒宽和宽厚比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QTL。【结论】主效QTL对粒形性状遗传产生的影响最大,上位性次之,环境互作最小,说明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是大豆粒形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

关键词: 大豆 粒形 QTL与环境互作 上位性 混合线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早熟甘蓝新品种‘惠甘68’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惠甘68’是由自交不亲和系‘9001-17’ב0206-3’选育而成的秋甘蓝一代杂种。早熟,从定植到商品成熟68~70d。生长势较强,植株开展度48~50cm,外叶深绿色,叶面较平,蜡粉中等。叶球近圆球形,球色绿,结球紧实,较耐裂球;球叶较脆嫩,味较甜,品质好。单球质量1.33kg,产量63.41~65.33t·hm-2。耐热性、抗病性较强。适宜在山西、北京、河南、云南等地区作早熟秋甘蓝种植。

关键词: 甘蓝 一代杂种 早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寒核桃新品种‘金薄香6号’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薄香6号’核桃是80年代初从新疆引入的薄壳核桃品种中实生选育出的新品种。丰产性好,抗寒性强。坚果长卵圆形,缝合线明显,平均单果质量17.12g,果仁质量8.97g,果仁饱满,壳厚1.18mm,质地致密,出仁率52.4%。果仁乳白色,颜色亮,肉乳白,肉质细腻,香味浓,商品性好。

关键词: 核桃 实生选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鉴黍子新品种晋黍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6~2008年全国糜子(糯性)区域试验产量汇总资料,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黍子新品种晋黍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晋黍8号3年平均产量3 167.3kg/hm2,较对照冀承黍1号增产11.04%,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其稳产性、适应性也明显优于对照,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

关键词: 黍子 晋黍8号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土壤环境下测量小麦胚芽鞘长度的方法

山西农业科学 2013

摘要:土壤表层水分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小麦播种质量,干旱可直接导致小麦减产。小麦深播可以使小麦种子吸收到土壤表层以下的水分,但短胚芽鞘的小麦种子深播后却无法出土,所以,选择长胚芽鞘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小麦早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介绍了如何模拟土壤环境下测量小麦胚芽鞘长度的方法,旨在通过测量苗期小麦胚芽鞘长度,为小麦生长早期对其抗旱性进行鉴选。

关键词: 胚芽鞘 抗旱性 土壤环境 小麦幼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