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种植技术咨询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针对玉米种植普遍存在的选种难、盲目施肥等问题,基于多年实测土壤数据,根据示范推广经验,以养分平衡法为理论依据,采用土壤养分有效校正系数方法设计了一套玉米种植技术咨询服务系统,用于指导当地农民如何科学选种、如何精准施肥。系统具有针对性好、实践性强、地域突出等优点,根据地块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为农民推荐高产高效品种,利用目标产量法精准计算施肥量。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降低肥料投入成本,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养分平衡法 土壤养分有效校正系数 选种 施肥 系统


等离子体注入枣树接穗的诱变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采用3个剂量的N+对4个枣品种接穗进行注入诱变处理。结果显示,离子注入后可以对枣接穗芽体产生损伤作用,致使枣芽萌动率下降、萌动推迟、萌动期不集中,并且随着注入剂量的加大,这种表现愈加明显;对各品种处理枣头枝生长量的观测可知,除骏枣枣头枝注入N+剂量4×1016个/cm2与8×1016个/cm2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品种处理间都不存在差异;通过对各品种生长期的观测可知,壶瓶枣注入N+剂量8×1016个/cm2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显著,骏枣注入N+剂量4×1016个/cm2与其他2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葫芦枣及大荔龙枣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等离子注入是高效的诱变育种手段,其中,壶瓶枣注入N+剂量为8×1016个/cm2处理产生了2株变异。


拉伸和整合养猪产业链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猪业科学 》 2013
摘要:近年来,猪价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剧烈震荡,由于猪价很难把控,特别对于中小养猪户,单靠养殖很难取得较高效益,甚至有好多场户亏得血本无归。仅有少数场户逐渐加大投资,扩大养殖规模并兼营养猪服务如技术、饲料,甚至定点销售自产猪肉、肉品加工等才赚了钱,不仅未被市场淘汰,反而滚雪球似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大部分养殖企业仅


基于RS与GIS对清徐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13
摘要:通过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监测对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土地利用监测结果的初步评价.研究表明:RS与GIS相结合的新技术应用为开发区土地利用监测提供了及时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对遥感影像及土地监测对照图的分析,揭示了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由农村居民点向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的转变,将开发区土地利用逐步推向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在用地调整布局上,经济利益与区位、交通优势作为驱动土地转变的主要动力决定了建设用地拓展的区域和方向.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开发区2005-2010年年均创造经济效益占全县GDP的30.28%,为清徐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早熟无核葡萄新品种‘无核翠宝’
《果农之友 》 2013
摘要:目前鲜食葡萄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仍然是大粒化,无核化。而多年来具有玫瑰香味无核品种很少。‘无核翠宝’是以‘瑰宝’和‘无核白鸡心’杂交培育而成的早熟无核葡萄新品种。1999年杂交,获杂交种子6784粒,播种后获杂交苗193株,2000年6月移植于育种圃。2004年开始结果,当年初选为优系,编号99-10-12。2005年初选并扩繁,2006年复选,2007-2010年进行


农村人口老化对农村人口发展及人口城乡分布影响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摘要:在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加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农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在老龄化高峰和死亡率高峰到来时导致农村人口负增长。农村人口负增长将改变城乡人口比例、提高人口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方式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逐渐转变为农村人口死亡减少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方式。


谷子SSR分子图谱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谷子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以表型差异较大的沈3/晋谷20F2作图群体为材料,观测其株高、穗长等性状,选用SSR作分子标记,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BASTEN C J)进行QTL分析。结果显示,表型数据在作图群体中呈现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被整合的54个SSR标记构建10个连锁群,LOD阈值设置为2.0,检测到与株高相关的主效QTL2个,联合贡献率45.9637%,穗长主效QTL1个,贡献率14.9647%,与穗重、粒重相关的主效QTL为同一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1.9601%和10.1879%。有6组QTL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互作效应,大小范围为-0.4986~16.6407,对性状的贡献率在2.2716%~6.7478%之间。谷子表型控制复杂,相关QTL的检测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连锁群QTL间互作明显。
莜麦新品种晋燕1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燕1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莜麦)杂种后代高代品系7801-2作母本、74050-50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酒糟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中国酿造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苦荞酒糟是苦荞酒加工的副产物,苦荞酒糟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组分,采用食用乙醇提取酒糟黄酮还原到苦荞蒸馏酒中,是一种资源合理利用方法。为确定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苦荞酒糟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苦荞酒糟黄酮得率与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份数为70%vol,提取时间3.3h,液固比为24∶1(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酒糟黄酮得率为1.642g/100g,回收率为93.3%,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和度。


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被认为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预警及敏感指标之一,对土壤质量变化有重要指示作用,直接体现土壤的生态功能。以山西省孝义铝矿废弃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施肥及前茬双因素随机组合,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分析了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0.05),其中以有机+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模式,与对照相比,在前茬种植大豆、箭舌豌豆、毛苕子,前茬玉米秸秆还田和前茬玉米整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提高了5.70、8.03、31.27、15.65、5.22 nmol·g-1;(2)3种前茬作物(大豆、箭舌豌豆、毛苕子)中,毛苕子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前茬玉米秸秆还田较前茬玉米整秸秆覆盖更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0.05),在施加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无机肥和不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提高了8.39、12.06、5.18、1.63 nmol·g-1;(3)本试验最佳复垦模式为前茬种植毛苕子,同时施加有机+无机肥,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31.58 nmol·g-1)。上述结果表明,在铝矿废弃地的复垦过程中,前茬处理配合施肥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