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景天属植物引种及繁殖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景天属植物耐旱、耐瘠薄、观赏性好,是园林绿化以及屋顶绿化的极好材料。为了丰富太原地区园林绿化植物地被种类,引进10种景天属植物进行了栽培与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景天属植物耐旱、耐寒、耐瘠薄;繁殖成活率高,且耐粗放管理;绝大多数种类适合在太原地区推广应用,在增加园林景观多样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会计师 》 2013
摘要:我国是农业人口世界排名第一的农业大国,农业也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三农问题在我国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肩负着科技兴农的重要使命。因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就需要不断加强与提升,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不仅是关系着单位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着我国全面经济建设与农业大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从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的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谈在加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方面的若干意见,以供参考。


玉米新品种晋单71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行距、密度、施氮量与玉米新品种晋单71号产量之间的关系,为晋单71号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晋单71号产量与行距、密度、施氮量栽培因素相关的数学模型为Y=10 383.333 04+81.627 00X1-105.970 29X2+783.331 25X3-198.173 32X21-144.433 21X22-458.211 85X23-12.625 00X1X2+61.375 00X1X3+140.125 00X2X3。通过分析寻优,确立了晋单71号获得了10 708 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行距、密度、施氮量3个因素的优化方案为:行距55 cm、密度6万株/hm2、纯氮施用量415 kg/hm2;行距、密度、施氮量对玉米新品种晋单71号产量的影响达95.6%;各因素对晋单71号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施氮量>密度>行距。


枣结果枝核糖体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枣(Ziziphus jujuba Mill.)生长初期结果枝的cDNA文库ESTs进行了功能注释,查找核糖体蛋白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组成、基本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疏水性/亲水性及潜在磷酸化位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预测,旨在了解其结构特征,进而发掘枣树的优良基因。结果表明,625个ESTs中,有397个ESTs与NCBI中已知功能基因相似性较高(其中重复ESTs 77个);将320条ESTs通过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分析,得到123条ESTs的62个代谢途径。对获得的枣树24个核糖体蛋白进行分析发现,其分子量在6 931.12~32 764.44之间,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其主要的结构元件,多肽链都表现为亲水性,磷酸化潜在位点普遍存在于核糖体蛋白多肽链中;并构建了24个核糖体蛋白的进化树,对其分子进化进行了探讨。


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抗条锈基因YrCH223的遗传分析及SSR定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CH223是一个衍生于中间偃麦草的多抗性小偃麦种质系,通过感病的小麦品种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杂交、回交选育而成。抗性鉴定表明,CH223对我国当前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小种CYR32,CYR33均有良好抗性。利用CH223与感病品种(系)的F2,F2∶3和BC1抗性分离群体进行抗性遗传分析,发现其条锈病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且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时命名为YrCH223。用CYR32对来自台长29×CH223的221个F2植株进行接种鉴定,并构建抗、感DNA池。共筛选738对SSR引物,发现5对共显性SSR标记与抗病基因连锁,位置顺序为:Xgwm540-Xbarc1096-YrCH223-Xwmc47-Xwmc310-Xgpw7272,遗传距离分别为21.9,8.0,7.2,12.5,11.3 cM。进一步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材料扩增鉴定,将YrCH223定位于小麦4B染色体的长臂上(4BL)。经F2∶3群体验证,5个标记与YrCH223连锁。迄今为止,在4BL上未发现有公开报道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因此,基于抗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与来源,推断YrCH223是一个新的抗条锈病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