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燕麦雄性不育新种质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龙龙 1 ; 张丽君 1 ; 范银燕 2 ; 周建萍 1 ; 崔林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燕麦;雄性不育;新种质;遗传改良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3 年 14 卷 01 期

页码: 189-1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燕麦CA雄性不育材料的特征与遗传表现的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对原CA雄性不育材料进行改造,设计出培育不同类型不育材料的选育程序,并转育出性状独特、不育株分离比例较高的新种质。提出了利用不育新种质改进燕麦杂交技术的方法,采用改进的杂交技术建成具有高千粒重、高蛋白质、低脂肪、丰产、抗病等性状的,遗传基础丰富的后代选择群体供育种应用。

  • 相关文献

[1]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系及新种质的育成. 梁理民,王增信,刘有良,党银侠,王远,胡芸生,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牛永章. 2003

[2]冬小麦品种长6878氮离子诱变效应及新种质创制. 许瑛,任超,任杰成,刘金香. 2016

[3]氮离子束诱变创制冬小麦新种质研究初报. 任杰成,许瑛. 2013

[4]燕麦雄性不育新种质在育种中的应用. CUI Lin,崔林,QIAO Zhijun. 2009

[5]燕麦品质分析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的思考. 马晓凤. 2004

[6]小麦-长穗偃麦草渗入系HMW-GS组成及等位变异分析. 王凌云,武宗信,贾举庆,张晓军,李欣,任文斌. 2018

[7]小偃麦衍生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 张晓军,肖进,王海燕,乔麟轶,李欣,郭慧娟,常利芳,张树伟,阎晓涛,畅志坚,武宗信. 2020

[8]偃麦草属植物对小麦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罗小军,李欣,乔麟轶,郭慧娟,贾举庆,张树伟,梅超,畅志坚,张晓军. 2019

[9]山西彩色棉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皇甫张龙,胡晓丽. 2020

[10]基因型差异对棉花光合产物生产和分配的影响及遗传改良研究. 梁哲军,赵海祯,齐宏立,王玉香,聂安全. 2005

[11]RAPD技术及其在提高猪繁殖性能育种中的应用. 贺东昌,周胜花,张李俊. 2007

[12]山西省优质小麦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侯东红,李世平,单杰. 2003

[13]基因型差异对棉花光合生产和分配影响及遗传改良研究. 王玉香,梁哲军,赵海祯,齐宏立,聂安全. 2004

[14]小麦品质及其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 刘新月. 1995

[15]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李世平,杨玉景,董双全,程麦凤. 2003

[16]外源基因对棉花光合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赵海祯,梁哲军,齐宏立,王玉香,聂安全,吴秀峰. 2005

[17]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蒋伟明,侯仕熙,周林,董晓飞,任志仙. 1993

[18]春萝卜雄性不育系4-05A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田如霞,武玲萱,崔贵梅. 2010

[19]玉米雄性不育系晋玉1A的选育及其特性. 张欢欢,崔贵梅,王长彪,王晓清,郝曜山,杜建中,王亦学,孙毅. 2020

[20]化学杂交剂S0-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及与不同小麦品种互作效应的研究. 武计萍,胡金锁,李国强,仇松英,逯腊虎,孟兆萍.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