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基因型荞麦遗传转化体系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欣芳 1 ; 冯晋芳 1 ; 侯思宇 1 ; 冯晋华 1 ; 杜伟 1 ; 冯红梅 1 ; 韩渊怀 1 ; 刘龙龙 2 ; 马名川 2 ; 王俊珍 3 ; 孙朝霞 1 ; 李红英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3.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荞麦;植物激素;愈伤组织;正交实验;遗传转化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14-21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遗传转化基础,打破荞麦杂交困难、种质创新难的瓶颈,提升荞麦研究水平。本试验以甜荞‘PI647061’和苦荞‘ZNQ152’为材料,设置正交实验对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愈伤组织,用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MS+2.0 mg/L 2,4-D+1.0 mg/L 6-BA可使下胚轴出愈率达90%以上。10种不同基因型荞麦下胚轴在MS+0.5 mg/L NAA+1.0 mg/L 6-BA中分化率最高,再生率最高达52.6%。以携带遗传转化载体pRI201-AN-GUS的农杆菌LBA4404侵染愈伤组织,经选择培养后获得再生幼苗,进而在叶片中成功观察到GUS基因表达的蓝色斑点,转化阳性率为1.23%。本研究为探索关于荞麦优良基因的转化及建立有效的遗传再生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 相关文献

[1]激素等在诱导玉米胚叶产生愈伤组织中的作用. 王景雪,孙毅,胡冬焱,王兰. 2002

[2]诸因素对转基因棉花愈伤组织的影响. 吴霞,上官小霞,朱祯,李燕娥. 2001

[3]小麦组织培养再生系统及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研究. 朱晋云,许玉娟,杨丽萍,亢秀丽,孙毅,杜建忠. 2008

[4]农杆菌介导高粱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优化. 张微,王良群,刘勇,郝艳芳,杨伟,白鸿雁,武擘. 2018

[5]农杆菌介导谷子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李颜方,杜艳伟,张正,王高鸿,赵根有,赵晋锋,余爱丽. 2019

[6]继代时间对棉花遗传转化组织培养中两次愈伤组织褐化死亡高峰的影响. 罗晓丽,肖娟丽,张安红,王志安,吴家和. 2012

[7]气体二氧化氯对黄曲霉的抑菌效果研究. 杨莎,白小龙,晋日亚,陕方,郭凯旋,牛浩刚,吴卫东. 2013

[8]香水白掌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梁峥,张晓纲,霍慧敏,张超,曹冬梅. 2021

[9]丽格海棠的组培快繁技术. 梁峥,贾民隆,张雨,李永平,王云山,曹冬梅. 2020

[10]黑小麦麸皮戊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优化与理化性质分析. 孙元琳,仪鑫,王锋,宋昱,张陇清. 2015

[11]山西省寿阳县杂粮的开发前景. 温琪汾. 2004

[12]中国栽培荞麦高芦丁品种的筛选. 李秀莲. 2004

[13]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马大炜,李荫藩,李岩,梁秀芝. 2015

[14]荞麦蛋白的营养功能与安全性探讨(英文). 周小理,林汝法,刘诚. 2004

[15]山西荞麦育种成就、存在问题及对策. 赵建栋,李秀莲,陈稳良,史兴海,高伟. 2019

[16]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配方优化研究. 孙元琳,仪鑫,李云龙,胡俊君,刘瑞. 2017

[17]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荞麦中D-手性肌醇含量的方法. 胡俊君,仪鑫,胡红娟,何永吉,李红梅,宋金翠,李云龙. 2018

[18]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与展望. 高瑞红,徐嘉,刘玉红. 2018

[19]晋北地区荞麦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杨蒲晨,张志华,王慧,薛龙飞,贾晓婷,任宏彬. 2019

[20]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赵萍,李占成.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