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GPS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村科技 》 2009
摘要:农业生产中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益是根本目的。要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除了适时种植高产作物,加强田间管理外,了解土壤性质,检测农作物产量、分布、施肥以及播种和喷撒农药等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管理技术。利用GPS技术,配合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做到监测农作物产量分布、土壤成分,做到合理施肥、播


粮草兼用型裸燕麦品种——新燕麦1号
《农村科技 》 2009
摘要:新燕麦1号裸燕麦品种,原代号白燕2号。2005年由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引进。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命名。该品种优质,带壳率低,产草量高,适应范围广,是目前新疆裸燕麦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不同新疆水稻品种种子发芽耐盐性的比较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以5个盐浓度10个新疆水稻主栽品种及新育品系为材料,在标准发芽条件下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大部分品种为中度耐盐品种,其中耐盐能力极强的品种依次为新稻11号,A稻7号,02-111,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盐丰47表现中度耐盐;20-18为弱耐盐性品系,秋田小町、越光、辽星1号、99-28和新稻10号为极弱品种;盐浓度对种子的发芽影响显著,0.9%以上盐浓度使种子发芽受到严重影响。


新疆特早熟陆地棉纤维细胞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棉花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新疆特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6号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在10DPA纤维细胞初生壁形成期,液泡占据纤维细胞中央,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初生壁较薄且厚度均匀;在20DPA时,纤维在初生壁内已明显有一层薄薄的次生壁的形成,细胞质中细胞器部分解体;随后次生壁增厚速度逐步加快,在30DPA到40DPA之间,纤维平均增厚速度约为每天0.139m,在40DPA到50DPA之间,纤维平均增厚速度约为每天0.47m。纤维细胞次生壁向内层逐步层层加厚,形成"日生长轮"。随着纤维细胞的脱水成熟,纤维细胞次生壁增厚使纤维中腔只剩下一条窄缝。观察结果表明,虽然特早熟陆地棉发育进程快,开花早,但纤维细胞的发育进程与所报道的其它棉花品种具有相似性。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发育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DPA(Day post anthesis)


天山北坡啤酒大麦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科技 》 2009
摘要:奇台、巴里坤具有生产啤酒大麦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大麦灌浆期气温低,收获季节降雨少,所产大麦籽粒饱满、粒色好、品质优良。


日光温室墙体特性及性能优化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保蔬菜安全越冬生产以及温室内的温度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着重于提高日光温室的节能效果、探索能有效提高温室热环境的墙体材料及组成,研究针对塔城地区温室现状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测试,根据热工学原理,结合地域、土壤、经济等因素,对不同结构墙体进行总结和对比,引用结构相同、材料不同的温室环境温度测试结果,选择最优化的蓄热保温材料,提出最优化的温室墙体结构方案。从而改善温室的保温蓄热能力,提高温室围护结构的整体性能,降低投资成本,使得农户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红枣氮磷钾及微肥配合施用效果研究
《新疆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0引言红枣是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栽培果树之一,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万hm~2。阿克苏地区特别适应红枣的种植,种植红枣历史较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施肥观念,基本停留在凭经验施肥阶段,主要表现在氮肥施用不足,偏重施用磷肥,忽视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生理病害加重。为此,我们从2006年秋季至2008


3种含硫肥料对油菜干物质累积、氮硫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油菜/小麦轮作体系中,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含硫肥料对油菜生长、氮硫吸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含硫肥料可明显促进油菜生长,增加植株对氮和硫的吸收。增施含硫肥料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油菜植株单株结荚数、角果长和每角果粒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施含硫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增加658.3~1 335.3 kg.hm-2,增幅25.5%~51.6%。施硫处理产投比为3.3~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