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事业单位人才配置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 》 2009
摘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考试制度,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事业单位实行人才配置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监督的重要方式。2004年11月,新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厅、机


孜然芹种子贮藏蛋白的含量测定和电泳分析
《种子科技 》 2009
摘要:对5个孜然芹种子的4种贮藏蛋白进行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清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球蛋白和谷蛋白,醇溶蛋白最低。品种间的贮藏蛋白各组分差异不明显。以清蛋白作为目标蛋白对10个孜然芹种子的真实性与纯度进行不连续性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表明:只有粮引孜然多一条Rf值为0.68的谱带,其他9个国内孜然芹品种电泳图谱差异不显著。随着各项育种技术在孜然芹种子中的广泛应用,孜然芹品种资源将向多样化发展,利用清蛋白电泳技术快速鉴定孜然芹品种真实性和纯度就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产量效应模糊数学分析
《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产量角度评价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不同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经过专家咨询和相关文献分析,筛选确定7个因素作为保护性耕作影响产量的指标集,通过农户一对一调查,将农户对影响产量因素的认知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得分最高的模式分别为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华北平原上茬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下茬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模式;西北绿洲留高茬免耕直播模式;成都平原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免耕+稻草覆盖模式。为选择各地具有产量优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提供参考。
春小麦新品种——新春27号
《科学种养 》 2009
摘要:新春27号(原品系代号115)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94年以中国农科院高代材料91Ⅰ82299为母本,新疆高代品系21-4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2007年2月通过新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特征特性


喀什地区杏树吐伦球坚蚧经济阈值的初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喀什疏附县,初步研究了杏树重要害虫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种群密度与杏树产量的关系,初步探明了吐伦球坚蚧对杏树的为害损失率,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杏树损失率与吐伦球坚蚧种群密度的回归模型为:Y=15.724 Ln(X)+59.543(Y为产量损失率,X为吐伦球坚蚧种群密度,单位为头/cm~2),相关系数(R~2)为0.896;在此基础研究了在不同价格与不同药剂防治吐伦球坚蚧的经济阈值和投入产出比。


5LDRF-2型日光温室引风式间接加热热风炉的研制
《新疆农机化 》 2009
摘要:目前,新疆日光温室的供暖设施大都采用砖砌炉,这种炉子热量往往积聚在烟道周围,热量不易对流,室内温度不均,热效率低,同时炉烟污染较严重。为此,我所研制了5LDRF-2型日光温室引风式间接加热热风炉,于2008年6月通过自治区技术鉴定,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008201039437)。现已在全疆各地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干旱荒漠区污水灌溉山地园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污水灌溉区为例,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干旱荒漠区山地园林污灌区土壤中的6种土壤养分指标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6种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8.34%~39.68%之间,全N、全P、速效P服从正态分布,全K、速效N、速效K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所有养分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都在25%以下,说明结构性因素控制这些养分的含量分布,导致样点之间的空间自相关作用强。土壤养分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19.1~116.7m。因为灌溉污水的影响,强矿化作用使得全N、速效N在质地粗轻的山坡含量较高,而氨挥发则造成全N、速效N在质地细重的谷地含量较低,偏弱碱性的污水加剧了P的固定,使研究区内全P、速效P含量整体偏低,但同时偏弱碱性的污水促进了K的释放,使速效K含量明显提高。污灌能促进速效养分的释放,使养分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土壤养分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克立格插值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0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的产量、光合特性及土壤养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扁棉间作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间作减少了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铃数和单株成铃数,进而影响到了子棉和皮棉的单位面积产量,扁桃树树冠内侧、树冠外侧2m处的子棉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较对照递减了66.92%和42.78%。②扁棉间作改变了棉花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对照棉花的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双峰曲线,而间作棉花的变化规律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与树影变化长度和方向有关。③扁棉间作降低了距离树干5m处(垂直树冠外围附近)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而对其他各处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说明扁棉间作系统中光合作用是决定棉花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