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临界CO_2萃取原生态椰子油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原生态椰子油(VCO)的最佳工艺及VCO的抗氧化性。首先采取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椰肉粒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最佳的萃取条件;最后对所提VCO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压力等因素对萃取率有显著的影响。超临界萃取VCO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40目、萃取时间60 min、CO2流量25 L/h、温度45℃、压力35 MPa;分离I压力8 MPa、温度45℃;分离II压力6 MPa、温度40℃。此时萃取率可达93.24%。所提VCO色泽淡黄、清亮、椰子油固有香气十分浓郁。抗氧化性试验表明,超临界萃取VCO对DPPH.、.OH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而且对Fe2+有很强的络合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剂对木薯粉粘度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研究NaH2PO4、NaHCO3、KAl(SO4)2等无机盐类和酸碱调节剂,NaHSO3、Na2SO3等还原剂,以及吐温(20、40、60、80)、司班20、单甘酯、蔗糖酯等乳化剂对木薯粉粘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粉粘度随pH值下降而降低,随pH值升高而略有增加;NaHSO3、KCl、NaCl、CaCl2、K2SO4、柠檬酸钠、NaH2PO4、NaHCO3对木薯粉的粘度影响不大;Na2SO3能使木薯粉粘度降低;吐温(20、40、60、80)、连二亚硫酸钠、硼砂、司班20、硫代硫酸钠能使木薯粉峰值粘度和糊粘度增加;KAl(SO4)2对木薯粉的降粘作用与其能降低pH值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核型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采用染色体直接压片技术,以叶片为试材,对4种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PR255核型公式为2n=36=24m+12sm(2SAT),大丰95核型公式为2n=36=28m+8sm(2SAT),热研2-14-39核型公式为2n=36=20m(2SAT)+16sm,RRIM712核型公式为2n=36=14m+22sm,四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臭草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利用直接树脂吸收法来收集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根系分泌物,并对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和水稻(Oryza sativa)6种受体植物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幼苗生长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假臭草根系分泌物对这6种受体植物均具有化感作用,但受体植物之间的作用表现差异显著。其中,胜红蓟发芽和水稻幼苗生长对假臭草根系分泌物最敏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地区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生态学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地区主栽品种"博优225"和"矮糯"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外源重金属Cd胁迫的耐性机理。结果表明:在各浓度镉胁迫下,2个品种水稻都是根累积的镉含量要高于茎叶和稻壳、糙米,即根>茎叶>稻壳>糙米;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加,细胞膜受损的伤害程度越大,"矮糯"质膜透性略高于"博优225";随着Cd浓度的升高,水稻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博优225"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矮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博优225"明显高于"矮糯";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表明同样条件下"博优225"受Cd毒害更严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疯树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麻疯树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植物之一。本文概述了麻疯树的植物学特点、分布、繁殖方法、遗传改良研究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外源NO对玉米幼苗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0mmol/LNaCl模拟盐胁迫,利用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及NO的专一清除剂c-PTIO处理盐胁迫下的玉米幼苗,探讨外源NO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的NO处理促进脯氨酸、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大量的积累,促进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提高,提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从而提高了玉米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当叶片的NO受到NO清除剂清除时,加剧了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的毒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TAB法提取野野村菌基因组DNA
《微生物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用常规方法难以提取野野村菌基因组DNA的问题,通过选用添加甘氨酸的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时间获得的菌丝体,采用液氮研磨结合CTAB法提取野野村菌DNA,电泳检测及计算OD260/OD280值。结果表明,在添加0.3%甘氨酸的麦芽汁-酵母膏(YE)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培养3d的菌丝体适合于DNA提取,用CTAB法获得的基因组DNA,长度约为20kb,且OD260/OD280在1.8左右,达到基因组DNA-DNA杂交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