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抗病优质互补的品种间杂交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选用大穗大粒、矮秆、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HMW-GS亚基组成为Null、7+9、5+10的贵农001,与小穗、高秆、中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亚基组成为Null、7+8、5+10的Blosky杂交,杂交F4代出现大量的性状互补和超亲类型,如主穗平均穗粒数60~80粒、千粒重48~50 g、株高65~70 cm、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的类型,超亲亚基组成类型有1、7+8、5+10;1、7+9、5+10;1、7+8+9、2+12;Null、7+9、5+10、2+12;1、7+9、5+2+12。
关键词: 小麦 抗病性 条锈病 白粉病 优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寄主植物上茶黄硬蓟马mtDNACOⅠ序列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采用线粒体DNACOⅠ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11个不同寄主上的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进行系统发育研究,获得655bp的线粒体DNA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上茶黄硬蓟马mtDNACOⅠ的遗传距离在0~0.046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2。其中遗传距离最大的是木棉,遗传距离为0.046;杧果、荔枝、鳄梨、番荔枝、龙眼、咖啡无差异,遗传距离为0。基于COⅠ构建的11种寄主上茶黄硬蓟马之间的系统发育MP树显示:杧果、荔枝、鳄梨、番荔枝、龙眼、咖啡、花生、茶树紧密的聚合在一起;辣椒、台湾相思、木棉各为一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例对玉米冠层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玉米最上一片全展开叶SPAD值、Dualex值、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冠层叶绿素密度(SPAD×LAI)、冠层光合能力(PN×LAI)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N0(基0+追0)、N20+93(基20 kg/hm2+追93 kg/hm2)、N45+68(基45 kg/hm2+追68 kg/hm2)、N113(基113 kg/hm2+追0)和SAT225[基225(播种时施氮45 kg/hm2,播种后10 d再沟施180 kg/hm2)+追0],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基本苗为79000株/hm2。结果表明,追肥前,叶片SPAD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及PN×LAI均随基肥氮量的增加而增加,Dualex值则降低。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而追肥对叶片Dualex值和PN无显著影响。虽然基肥配合追肥处理的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PN×LAI在追肥后均显著低于氮肥一次性基施,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基施氮肥20 kg/hm2与45 kg/hm2处理之间玉米产量无差异,但前者过早地表现出缺氮。总施氮量为113 kg/hm2时,其SPAD值、Dualex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以及PN×LAI等指标在出苗后256~0 d与SAT225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产量却显著低于SAT225处理。本试验条件下,基肥量45 kg/hm2能较好地满足玉米前期生长,但总施氮量113 kg/hm2不能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地评估适宜的施氮量。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SPAD值和Dualex值均与玉米植株氮含量显著相关,SPAD和Dualex可以作为实时快速指导玉米追肥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施氮量 SPAD值 Dualex值 冠层叶绿素密度 冠层光合能力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DELLA蛋白基因GhGAI3和GhGAI4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纤维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材料。赤霉素能够促进棉纤维的生长发育,而DELLA蛋白又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因此研究棉花DELLA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对阐明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两个棉花DELLA蛋白基因GhGAI3和GhGAI4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陆地棉新陆早13号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基因组步移法克隆了棉花DELLA蛋白基因GhGAI3和GhGAI4的启动子。对两个启动子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启动子均具有真核生物典型的核心启动子区,同时也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光响应元件和赤霉素响应元件,说明这两个基因可能受到光信号和赤霉素信号的调控,这与其它植物中DELLA蛋白的表达模式是一致的。此外,这两个启动子还具有各种转录调控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比如其它激素类的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说明棉花中DELLA蛋白基因可能在响应其它激素信号以及逆境胁迫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椰子油贮藏稳定性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研究了天然椰子油(VCO)的贮藏稳定性,主要通过测定存放过程中不同水分质量分数(0.07%、0.10%、0.40%、1.00%)的VCO在不同温度下(60℃、37℃、25℃)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评价,并与花生油进行比较,同时对VCO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增加,VCO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上升;当其水分质量分数≤0.10%时,在3种温度下其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均是最小的;当水分质量分数>0.10%时,在37℃和60℃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酸价的变化较大,接近甚至超过了花生油;在37℃和60℃的VCO样品中,水分质量分数为0.40%和1.00%的样品分别在测试的第18天和第24天出现黑色的絮状沉淀,而水分质量分数为0.07%和0.10%的样品则没有。本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当水分质量分数≤0.10%时,VCO在贮藏过程中是非常稳定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臭草植株不同分解阶段的化感作用动态变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白菜为生测对象,采用滤纸培养皿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状态下假臭草植株分解过程中化感作用的变化动态。滤纸培养皿试验结果表明:假臭草植株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且随植株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就幼苗根长而言,不同分解时期0.1g·mL-l的假臭草提取液对根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除未分解的假臭草以外,其他时期其他浓度的假臭草提取液对根系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假臭草提取液对小白菜茎长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假臭草与土壤混合的盆栽试验显示,未分解的假臭草与土壤以50g·2kg-1比例混合对小白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8%,在土壤中分解10d后抑制作用消失;各时期假臭草对小白菜生物量均有显著提高作用。可见,假臭草作为绿肥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但需依据其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作物的化感作用强度和时间设置合理的施用量与施用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乐果降解菌LGX1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富集培养,从连续施用农药乐果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能力的细菌菌株LGX1,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及细菌的16SrDNA测序,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初步研究了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接种量为20%,乐果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1,外加碳源葡萄糖质量分数为2%,温度为35℃,初始pH值为4时该菌株对乐果的降解能力最强;并且能在以辛硫磷、毒死蜱和三唑磷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生长,且均比在以乐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生长的OD600值要高,初步推断菌株LGX1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有一定的广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