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菠萝果腐病中一种新病原茵的分离与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海南省东升农场发现一种新的木菠萝果腐病,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一个菌株Bl,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其为该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sp.);帚梗柱孢霉(◇缸,砌_0cf以iumsp.)引起的木菠萝果腐病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木菠萝 果腐病 帚梗柱孢霉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Fruit rot Cylindrocladium


冷激处理对辣椒冷害及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0℃冷激处理对8℃冷藏辣椒耐贮性的影响及相关生理机理。【方法】用0℃冷风分别处理辣椒4 h和12 h后置于8℃冷藏,以不经过冷激处理直接置于8℃冷藏的作为对照,定期观测并取样。【结果】与未进行冷激处理的对照相比,0℃处理4 h显著降低了冷害指数和病情指数,降低了辣椒果皮的细胞膜透性,提高了SOD、CAT和POD的活性,降低了辣椒冷藏前期的H2O2含量,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的含量;0℃处理12 h加重了辣椒的冷害和病害,并产生了与处理4 h相反的生理效应。【结论】0℃冷激处理4 h提高低温贮藏辣椒的耐贮性与其激活了辣椒的防御系统及保护了细胞膜系统有关。


不同磷水平对橡胶树幼苗氮钾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磷素的缺乏对橡胶树氮、钾吸收利用分配特性的影响,利用橡胶树PRIM600号实生无性系幼苗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P2O5浓度为31、10、5、1、0mg/L)下橡胶树氮和钾的吸收、利用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下降,橡胶树氮、钾的吸收效率均显著降低。茎的氮利用效率随着磷水平的下降而显著升高。根、叶的氮利用效率在10mg/L、5mg/L、1mg/L等轻度磷胁迫下与正常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在0mg/L处理下与正常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茎的钾利用效率随着磷水平的下降显著提高,但叶、根等器官钾的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同时,低磷胁迫下,橡胶树增加了对根系的氮、钾素分配比例,促进根的生长,从而增强橡胶树的氮、钾的吸收能力。此外,缺磷显著可提高橡胶树的N/P比和K/P比、降低N/K比。说明在缺磷条件下,磷是主要的生长限制因子,且会导致N/K比例失调,产生相对的氮素缺乏。在生产中,缺磷条件下应适当提高氮肥的比例,从而保持氮和钾的相对平衡。


一个橡胶树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橡胶树中克隆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进行序列、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胁迫条件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谱。【方法】利用产排胶机理课题组构建的胶乳EST数据库,通过PCR技术克隆橡胶树GST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在线预测蛋白质保守功能域和亚细胞定位,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割胶、伤害、低温、激素和死皮病等因素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橡胶树胶乳中克隆到1个GST基因的全长cDNA(793 bp),编码25.4 kD(219aa)蛋白,命名为HbGSTU1;克隆了HbGSTU1的基因组DNA(1 313 bp),包含1个内含子(520 bp)和2个外显子。HbGSTU1属于GST Tau家族,推测是一种无信号肽的细胞质蛋白,其N端结构域包含结合GSH的G位点,C端结构域包含特异结合底物的H位点;HbGSTU1与一个蓖麻GST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85%;HbGSTU1的表达受割胶、伤害、低温、2,4-D、乙烯利和死皮病等因素调控,但对JA、SA和ABA处理的应答不明显。【结论】HbGSTU1是一个典型的GST Tau家族蛋白,可能在橡胶树抗逆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橡胶树抗逆分子育种的靶标基因。
关键词: 橡胶树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表达 胁迫 激素


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生物量和氮磷吸收及土壤碳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进行牧草接种试验,通过灭菌和未灭菌两种土壤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claroidium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的地上部干重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向未灭菌土壤中接种能显著增加羊草根系量,同时接种G.mosseae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的N、P含量及吸收量,有效地改善了植株N、P营养,提高了牧草品质;2种菌对根系的营养吸收影响不同,接种G.mosseae在灭菌土壤和未灭菌土壤中均能显著增加根系的N、P吸收量,而接种G.claroidium仅在土壤未灭菌状态下增加根系N、P吸收量;接种对土壤中的菌丝密度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接种后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有增加的趋势,短期内难以观察到接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高牧草对N、P吸收,促进牧草的生长,改善牧草品质,增强牧草根际微生物量碳.


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究思考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带农产品生产是推动中国热带地区(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究作为保证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对热带农业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分析了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究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建议。


剑麻斑马纹病病原鉴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剑麻斑马纹病是剑麻的毁灭性真菌病害,是剑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从海南、广东和广西的剑麻主产区共收集剑麻斑马纹病样品12份,提取其病原菌的基因组DNA并进行rDNA-ITS区序列扩增,序列的比对结果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相一致,表明参试菌株的病原菌均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2个参试菌株可分为两个类群,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化。以上研究将为今后对剑麻斑马纹病的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及抗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剑麻 斑马纹病 rDNA-ITS 序列分析 病原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