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花菜花球黑茎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通过实施不同土壤肥力条件、施硼与否以及不同施硼方式、不同栽培品种和采收时期等田间试验处理 ,研究了这些因素对青花菜 (BrassicaoleraceaL .var.italicaPlench)花球黑茎病发生的影响 ,结果提示该病可能属病理性病害 ,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持土壤较高肥力 ,将有助于降低黑茎病发生和危害 ,此时不做施硼推荐 ;而在较低土壤肥力条件下 ,追施硼肥可降低此病危害。此病对不同品种间的危害不同 ,可考虑进一步鉴定筛选品种间的抗、耐病差异 ,选用抗、耐病品种。另外 ,适当推迟播种期 ,相应延长采收期可能有利于降低黑茎病危害。


影响基因工程猪生长激素复性效率的因素
《上海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对影响基因工程猪生长激素 (r pGH)体外复性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复性液组成、变性剂种类、复性方法的选择、变复性pH对r pGH体外复性效率有较大影响 ,β 巯基乙醇、谷光苷肽等添加剂对r pGH的体外复性影响不显著。提取包含体用 6mol L盐酸胍溶解 ,空气氧化 80h后转入复性缓冲液中开始重组蛋白复性 ,采用透析复性法———复性缓冲液Ⅲ (0 .2 5 %NaHCO3,0 .2 %α 乳糖 ,0 .2 %甘露醇 ) ,pH9.0 ,透析 5~ 6次 ,可较好地恢复r pGH生物活性。复性后蛋白浓缩液进行去垂体大鼠试验 ,大鼠增重明显 ,表明得到了正确折叠的较高生物活性的r pGH。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鉴定西甜瓜杂交种纯度的研究
《种子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甜瓜杂交种“新皇后”、西瓜杂交种“西农八号”和无籽西瓜“黑密二号”及其父母本苗期子叶的三种同工酶进行了淀粉凝胶电泳分析 ,结果显示 :除乙醇脱氢酶同工酶无酶带显现外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在供试的三个杂交种与其父母本间均表现出了差异。“新皇后”和“黑密二号”以 5 d苗龄子叶、“西农八号”以 1 2 d苗龄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最为明显 ,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相对较小。用淀粉凝胶电泳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西甜瓜杂交种纯度鉴定工作中具有很大的适用性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油杂1号(原编号SH-19)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雄性不育系20118A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118A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RfRf,临保系的基因型为aabbrfrf,恢复系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__。沪油杂1号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62%,硫甙含量24.23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243.3kg/hm2,比双高对照汇油50增产11.9%,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3.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244.0kg/hm2,分别比对照汇油50增产33.6%,比对照沪油15增产15.9%。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杂交种:隐性上位核不育 沪油杂1号


隐性核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的遗传与利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核不育两型系 2 0 118AB的育性由 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 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 ,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当 2对基因为隐性纯合体 (aabb) ,另 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纯合体 (RfRf)和杂合体 (Rfrf)时 ,植株表现不育 (aabbRfRf和aabbRfrf) ,其不育纯合体相应的临保系基因型为 3对隐性纯合体 (aab 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 ,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分别保持 1∶1和 3∶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 (AabbRfRf或aaBbRfRf)和纯合不育系 (aabbRfRf) ,纯合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 (aabbRfrf) ,全不育系与恢复系 (AA- - 或 - - BB)杂交生产杂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