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2种视黄酸受体RARα和RARγ克隆及组织表达特性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2种视黄酸受体RARα和RARγ的c 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其组织表达特性。半滑舌鳎RARαc DNA序列全长为1823 bp,编码443个氨基酸;RARγc DNA序列全长为1959 bp,编码48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半滑舌鳎RARα和RARγ同源性高达60.8%,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同源性高达97.0%,具有较强的进化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半滑舌鳎RARα和RARγ分别归属于单独的分支,且与其他鱼类聚合成簇。组织表达分析显示,RARαmRNA在肾中表达量最高,而RARγmRNA在脾中表达量最高,RARα和RARγm RNA在其他组织中均有表达,表明半滑舌鳎2种RAR都可能参与多种生理过程调控。半滑舌鳎2种RARm RNA在有眼侧皮肤、无眼侧黑化皮肤和无眼侧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量依次升高,且发现RARα在正常有眼侧皮肤的表达高于RARγ,而RARγ在无眼侧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ARα,无眼侧黑化皮肤中RARα表达高于RARγ。RAR基因在有眼侧和无眼侧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和RA/RAR系统调节体色有关。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视黄酸受体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无眼侧黑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白斑综合征病毒wsv006的变异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了解wsv006蛋白结构变异情况,并进一步为其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16和2017年在全国18个地区采集的WSSV阳性样品为模板,采用PCR方法,用特异性引物扩增wsv006基因,经连接转化后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年的47份样本中有9个样本,包括河北黄骅、山东日照、河北沧州和河北唐山4个地区的样本中出现了wsv006目的条带,检出率为19%。在2017年的39份WSSV阳性样本中有16个样本,包括福建霞美镇、河北黄骅、广东湛江、山东滨州、山东东营和上海6个地区的样本中出现了wsv006的目的条带,检出率为41%。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扩增的wsv006编码氨基酸变异包括氨基酸替换、插入、缺失和提前终止翻译,其中插入的主要是脯氨酸(P)和苏氨酸(T),插入位点在第151~166位,处于PT的交叉重复区域;终止翻译是由于核苷酸第541位插入了GAGG,在转录过程中形成了终止密码子。[结论]wsv006氨基酸序列存在明显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2m远洋双甲板拖网渔船阻力特性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中国远洋拖网渔船更新改造工程的要求,需要设计满足远洋主流中小型拖网渔船的标准化船型。本研究对33. 2 m远洋双甲板拖网渔船船型进行基于荷兰水池欧斯特怀尔德(Oosterveld)的海船剩余阻力回归多项式的阻力特性理论分析,并利用Flow-3D流体分析软件,使用VOF方法,结合RNG k-ε模型,通过求解N-S方程进行CFD渔船船型阻力特性分析,并在船模拖曳水池进行阻力拖曳试验。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适合中小型渔船的阻力回归数学模型,验证了CFD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通过综合分析方法,提高远洋标准化渔船阻力特性分析的精确性和准确度,并研究形成标准化渔船低阻力船型性能优化技术方案。实船示范应用节能20%以上,达到了远洋渔船升级改造实现"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 远洋渔业 拖网渔船 阻力回归数学模型 CFD阻力特性分析 船模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鳃鳗属3种类的亲缘关系分析
《水产学杂志 》 2018
摘要:对来自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北极七鳃鳗L. camtschaticum COI部分序列82条、俄罗斯的溪七鳃鳗L.reissneri 17条和中国的朝鲜七鳃鳗L. morii 3条,共计102条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分析,以明确七鳃鳗属Lethenteron3个种类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单倍型检测发现,北极七鳃鳗共有14种单倍型,其中中国群体4种,俄罗斯群体11种,美国群体3种,大部分个体共享2种单倍型;溪七鳃鳗有3种单倍型,均与北极七鳃鳗共享;朝鲜七鳃鳗辽宁丹东群体和黑龙江抚远群体各独享1种单倍型。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除了朝鲜七鳃鳗黑龙江群体Hap16单独聚类外,其余15种单倍型无明显分化,聚为一支。单倍型序列分歧检测发现,黑龙江群体Hap16无论种内或种间,均与其他15种单倍型分歧达到种级(~2%)分化水平。因此,推测朝鲜七鳃鳗黑龙江群体为七鳃鳗属一个有效种,溪七鳃鳗为北极七鳃鳗的不同生态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疫苗灭活剂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18 CSCD
摘要:渔用疫苗是防治鱼类养殖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灭活疫苗是最主要的商品化疫苗,其制备的关键为病原的有效灭活。正确的灭活方法不仅可使病原完全失去活性,还能不破坏抗原,从而制备高效疫苗。化学试剂灭活是最常用的灭活方法。本文介绍了当前渔用疫苗中常见的灭活剂种类、特点、灭活机制、研究应用现状等,并对灭活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凸壳肌蛤能量收支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凸壳肌蛤(Arcuatula senhousei)是虾蟹等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生物,也是极具养殖潜力的贝类品种。为了深入了解其生理代谢,利用室内静水法对不同温度(7℃、15℃、23℃、31℃)凸壳肌蛤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排氨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能量收支方程。结果显示,23℃时的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同化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梯度(P<0.05),分别达到了1.09 L/(g·h)、24.46 mg/(g·h)、3.50 mg/(g·h)和62.93%;7℃时的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排粪率、排氨率均低于其他温度梯度,分别为0.24 L/(g·h)、6.04 mg/(g·h)、1.02 mg/(g·h)、4.20 mg/(g·h)、2.33μmol/(g·h)。且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同化效率随着温度升高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23℃时均达到最高值。不同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C=58.12F+46.74R+2.54U–7.40P(7℃);100C=44.28F+29.14R+1.85U+24.73P(15℃);100C=17.18F+41.81R+6.64U+34.37P(23℃);100C=53.35F+28.26R+14.66U+3.73P(31℃)。能量收支研究表明,生长能(P)、呼吸能(R)、排泄能(U)和粪便能(F)占摄食能(C)的比例分别为–7.4%~34.37%、28.26%~46.74%、1.85%~14.66%、17.18%~58.12%,23℃时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梯度(P<0.05),达到了34.37%;7℃时最低,为–7.40%。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凸壳肌蛤的生理能量学提供了数据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对附近海域潮汐动力影响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人工鱼礁对局地潮汐动力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和机制,根据2016年7月东山海人工鱼礁区内外2个站位的25 h连续观测流速和水位数据,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广东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区建成后对礁区及周边海域潮汐动力等造成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对建礁前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获得了潮汐潮流等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人工鱼礁区建成后对研究区域的潮汐调和常数和潮汐特性几乎没有影响;人工鱼礁区的部分分潮潮流椭圆会改变方向和转向,礁区外则几乎没有影响;建礁后礁区内部余流方向改变不大,礁区整体余流呈减小趋势;礁区附近水平流场改变明显,但对礁区外部影响范围有限,礁区迎流面有明显上升流,大潮涨急时刻底层上升流最大可达1.2 cm·s~(–1),礁区后部则出现下降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牡蛎和紫贻贝对浒苔微观繁殖体生物控制的可行性研究
《海洋与湖沼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绿潮灾害频发,滤食性贝类对浒苔的生物防控是潜在的防控策略之一。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内可控实验,探究了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和紫贻贝(Mytilusedulis)对浒苔微观繁殖体的滤食作用,并在江苏如东紫菜养殖区进行了长牡蛎和紫贻贝离底式平挂养殖试验。室内滤除实验结果表明,牡蛎和贻贝均可有效截留浒苔微观繁殖体,平均截留速率分别为6892和1589ind/(ind·h),部分被截留的颗粒失去萌发活性,有效滤除速率为3980和574ind/(ind·h)。现场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和紫贻贝可在紫菜养殖区生长存活,每天约能滤除水体中63.7万个浒苔微观繁殖体。研究证实了两种贝类对微观繁殖体的有效滤除能力及江苏浅滩进行牡蛎和贻贝养殖的可行性。养殖方式的进一步的优化改进,以及研究江苏浅滩其他滩涂贝类对浒苔的防控潜力,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科研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探索
《当代会计 》 2018
摘要:随着国家2015年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实施,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科研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必要性与影响,详细论述了科研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路径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的启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