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湘西油茶树群落中蛇足石杉种群的水平分布格局

生命科学研究 2009 CSCD

摘要:采用方差/均值法、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及奈曼分布的χ2理论拟合,研究了湘西油茶树群落中蛇足石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湘西油茶树群落中蛇足石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呈集群分布,且符合n=1的奈曼分布,此格局的形成主要与其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特定的环境条件及共生真菌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 种群 分布格局 蛇足石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反应与空间分布相关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VS健康木薯叶的选择性,调查拟小食螨瓢虫和朱砂叶螨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小食螨瓢虫羽化后第3天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捕食量达最大值,并趋于稳定。②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密度为30头/叶及40头/叶时,拟小食螨瓢虫显著地趋向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复合体;③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分别为41.90头和32.60头时,拟小食螨瓢虫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达最大;④天敌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选择与二者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选择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控制木薯朱砂叶螨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拟小食螨瓢虫 木薯 朱砂叶螨 行为反应 空间分布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H处理对菜心耐贮性的影响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心采后易于发生切口腐烂和叶片黄化等现象,货架期很短。探讨了采前6 h用新型抗病诱导剂苯并噻重氮(BTH)喷施对常温贮藏菜心的保鲜效果。与对照相比,BTH处理降低了茎部切口腐烂指数、黄叶率、失重率和细胞膜透性,提高了茎部的硬度。试验结果表明,使用BTH处理后提高了菜心的抗病性和新鲜度,BTH浓度为1、5、50 mg/L时,以5mg/L处理增强菜心耐贮性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菜心 苯并噻重氮(BTH) 耐贮性 抗病性 新鲜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DNA疫苗对绵羊免疫保护性效果评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基因疫苗对绵羊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构建了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Hc38基因DNA疫苗。将H.contortus Hc38基因保守结构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免疫鼠8d后用RT-PCR检测到该疫苗在鼠肌肉组织中进行了转录。将纯化的DNA疫苗免疫绵羊后,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疫苗在绵羊体内的翻译和诱导IgG的产生。二免后2周用10000条H.contortus第3期幼虫攻击实验动物,检测绵羊粪便虫卵排出、成虫数量等免疫保护性指标。该H.contortus Hc38 DNA疫苗与对照组比较,免疫组绵羊排出虫卵减少66.6%、成虫减少33.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组的静脉注射方式产生抗体最高,相应羊的虫卵数和成虫数低。本实验证明Hc38基因DNA疫苗对绵羊虫卵及成虫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绵羊 捻转血矛线虫 Hc38 pcDNA3.1 DNA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蒂腐病菌对多茵灵的抗药性测定及其杀菌剂筛选

果树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自海南3个地区的86个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株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杧果蒂腐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3种杀菌剂对4株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通过EC_(50)值、EC_(90)值及与多菌灵的交互抗性等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防治杧果蒂腐病的首选药剂有咪鲜胺锰盐、丙环唑、氟硅唑、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吡唑醚菌酯和井冈霉素10种杀菌剂,可选杀菌剂还有百菌清和代森锰锌.杧果蒂腐病菌除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外,还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和烯唑醇3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烯唑醇3种杀菌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醚菌酯与井冈霉索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为了避免杧果蒂腐病菌对某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建议上述可选用杀菌剂交替使用.

关键词: 杧果 蒂腐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CAS15嗜铁素基因dhbC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

生物工程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dhbC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dhbC基因片段长为1197bp,预期编码39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3.8kD。将目的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BL21(DE3)/pET-30a-dhbC,以IPTG在30oC诱导4h实现高效表达,获得一个分子量为48.8kD的融合蛋白。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为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与兔抗His-tag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在48.8kD处有特异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证明重组质粒中含有dhbC基因。通过同源重组的策略将dhbC基因敲除后重新导入,验证了dhbC基因与嗜铁素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dhbC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基因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电导率法及Logistic方程测试椰子幼苗耐寒性研究

广西植物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年生椰子的叶片为材料,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处理12h后,对椰子5个品种叶片浸出液的电导率进行测定,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求出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过程中,5个椰子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下降而持续上升,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海南高种椰子>黄矮椰子>红矮椰子>杂交种椰子>香水椰子,其半致死温度在7.34~12.44℃之间。研究结果为椰子的耐寒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椰子 耐寒性 电导率 Logistic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滴灌施肥效果研究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及不同施肥用量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沟施肥料全量+浇灌相比,滴灌施肥方式的芒果产量显著增加,增产率为23.5%~31.6%,其中以滴灌施肥量为70%时的效果最好,同时果实品质明显提高,每667 m2增收385元;但沟施肥料+滴灌方式未表现出增产效果,表明滴灌施肥方式提供了最佳的水肥耦合条件,从而达到增产和品质改良的目的。

关键词: 滴灌 施肥 产量 品质 芒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旋粉虱在羊蹄甲上的空间格局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新的入侵害虫,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和地学统计学研究其卵、2~4龄若虫和成虫在海南岛儋州地区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L.)上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垂直分布上,不同时期各虫态主要分布在植株的下层即老叶上;在水平分布上,不同时期3种虫态在羊蹄甲上均为聚集分布,它们的变异曲线均为高斯模型。在高密度下卵和成虫及低密度下成虫的空间异质性是由随机因素引起,而高密度下2~4龄若虫及低密度下卵和2~4龄若虫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的自相关因素引起。利用Kriging插值法,由地学统计学软件Surfer8.0绘制的密度等值线图可直观地反映螺旋粉虱在羊蹄甲上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螺旋粉虱 空间格局 扩散系数 地学统计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坏血酸对采后荔枝的保鲜效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抗氧化剂对采后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用50mmol/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15mmol/L柠檬酸分别浸泡桂味和怀枝荔枝果实5min(AsA处理),以15mmol/L柠檬酸浸泡为对照.浸泡后的荔枝分别于常温和6℃低温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sA处理降低桂味和怀枝荔枝果皮的PPO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提高果肉的SOD活性,并降低果肉的POD活性、H2O2和MDA含量,维持果肉较高的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含量,降低果实的腐烂率,无论是常温还是低温贮藏,AsA处理均能提高采后荔枝的保鲜效果,并且对桂味的保鲜效果比对怀枝好.

关键词: 荔枝 抗坏血酸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