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AtDREB1A基因过量表达对马铃薯生长及抗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AtDREB1A基因过量表达对马铃薯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L3)及其AtDREB1A转基因株系T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马铃薯盛花期将盆土含水量控制为田间最大持水量(FWC)的45%~50%,观察转基因前后植株表型,并研究叶片MDA含量、RWC、SOD和P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浇水条件下2个株系各指标差异不大。胁迫20 d后,转基因植株T2的表型明显好于对照L3,且RWC显著高于L3;各株系叶片的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均明显上升,但转基因植株MDA含量上升幅度较对照小,抗氧化保护酶SOD、POD活性升高幅度较对照大,说明转基因植株细胞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植株的耐旱性明显提高。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转基因材料T2相对于L3的差异表达基因共430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87个,下调表达基因143个。功能注释和显著性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涉及GO功能分类体系中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大类别,且大部分集中在细胞内和膜上,主要涉及信号传导、氧化还原、生物调解、应激反应、发育过程、系统免疫过程、核酸和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转运活性及催化活性。其中抗非生物胁迫相关蛋白PPR、HSP、P450、MLO等家族的大量基因表达量发生较大变化,说明这些基因在转AtDREB1A基因马铃薯抵御干旱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AtDREB1A基因提高马铃薯抗旱性的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 AtDREB1A基因 非生物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冷冻-压差膨化干燥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解决市售百合干硬度大、适口性差的问题,开发兰州百合脆片生产新技术,筛选兰州百合片冷冻后的含水率、压差膨化干燥温度和压差膨化干燥时间为影响因子.以兰州百合脆片膨化产品的含水量、酥脆度、色泽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 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兰州百合冷冻-压差膨化干燥前后的结构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原料冷冻后的含水率、压差膨化干燥温度和压差膨化干燥时间对兰州百合脆片膨化产品的含水量、酥脆度、色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冷冻后的含水率>压差膨化温度>压差干燥时间,兰州百合脆片冷冻-压差膨化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冷冻处理后干基含水率70%、压差膨化干燥温度65℃、压差膨化干燥时间120m in,在此条件下,加工的兰州百合脆片膨化产品的含水量为4.75%、酥脆度为1.78、色差值为10.63,产品外观形态及口感最佳;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压差膨化干燥对兰州百合结构的影响较小,组织结构未发生皱缩、塌陷,冷冻-压差膨化干燥后的百合形态较好,该工艺可以获得品质较好的兰州百合膨化脆片产品.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兰州百合 冷冻-压差膨化干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阴湿区与干旱区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及生物产量与块茎淀粉的积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播种深度对试管薯植株生长发育、生物产量及块茎淀粉等因素的影响。试验以0.22~0.27 g的‘陇薯3号’试管薯为材料,以4、5、6、7 cm 4个水平的播种深度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与干旱区进行大田直播试验,结果表明:(1)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出苗率在92.2%以上,高寒阴湿区要适当浅播(播深5 cm),干旱地区适当深播(播深7 cm)。(2)播种深度对株高无显著影响,在相同播深下高寒阴湿区株高显著高于干旱区株高,茎粗在不同播种深度之间以6 cm播深茎粗显著高于其他播深;(3)单株结薯个数在不同种植区及播深下无显著变化,试管薯块茎产量积累量在高寒阴湿区随播深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干旱地区随播深增加呈增长趋势,且高寒阴湿区块茎产量积累量高于干旱区;(4)在同一生育期高寒阴湿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随着播深增加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而干旱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随着播深增加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高寒阴湿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高于干旱区。

关键词: 试管薯 大田直播 高寒阴湿区 干旱区 播种深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游离蒽醌纳米乳的制备工艺及对白粉病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进行大黄游离蒽醌纳米乳的制备,初步探讨其对白粉病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滴定法制备大黄游离蒽醌O/W型纳米乳,分析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该纳米乳对温室辣椒白粉病和田间茄子红蜘蛛的防治效果.【结果】大黄游离蒽醌纳米乳中游离蒽醌的含量为(962.54±25.13)μg/mL,平均粒径为(25.37±0.55) nm,常温避光贮存较稳定.大黄游离蒽醌纳米乳100倍液处理辣椒白粉病后的相对防效为(82.44±0.75)%,对茄子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为(99.64±0.51)%,分别高于15%三唑酮和0.05%生物苄呋菊酯800倍液的效果.【结论】大黄游离蒽醌纳米乳25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相当,对供试植物无负面影响,应用前景好.

关键词: 大黄游离蒽醌 纳米乳 白粉病 红蜘蛛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地区棉蚜发生动态及植物源农药药效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蚜田间种群动态消长规律,筛选得到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农药,为棉蚜的绿色防控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省敦煌地区棉田采用田间人工调查方法调查虫情,选用以植物源农药0.5%藜芦碱可溶液剂、0.5%苦参碱水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等为主的10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棉蚜药剂筛选试验。【结果】2017、2018年棉蚜种群的发生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每年从5月上中旬棉蚜即迁入棉田持续为害至棉花收获前,有两个相同的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但不同年份间发生程度存在差异,2017和2018年最高峰值三叶虫量分别为平均8 713.3和1 880.0头/百株,化学农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持效性最好,药后14 d防效达90.22%,两种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84.41%和85.06%。【结论】河西走廊敦煌棉区棉蚜田间年发生动态有两个高峰期,棉蚜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7月上旬;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可用于棉蚜的绿色防控药剂,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关键词: 棉蚜 发生动态 植物源农药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腊牛肝在加工过程中风味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为探究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加工0、1、2、3、4 d腊牛肝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并对筛选出的风味物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腊牛肝加工过程中共检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醇类、醛类和酯类为腊牛肝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在腊牛肝加工过程中,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显著减少(P <0. 05)趋势,说明腊牛肝的腥味和不愉快气味减少;酯类和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显著增加(P <0. 05)趋势,说明腊牛肝的清香、油香和脂香味增加。因子分析将筛选出的风味物质分为三类,分别为脂肪氧化产物,前体物质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

关键词: 腊牛肝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精油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月龄、体重[(20.30±1.27) kg]相近、体况良好的断奶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公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圈饲喂。对照组(CON组)不添加牛至精油,试验组分别添加4(EO4组)和7 g/d(EO7组)牛至精油。预试期10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EO4组和EO7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 EO7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 EO7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CON组和EO4组(P<0.05); EO4组和EO7组每只羊的毛利润高于CON组,分别提高了2.0%、0.2%; EO7组半腱肌和股二头肌pH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且,EO7组背最长肌、半腱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饲粮中添加7 g/d牛至精油对绵羊促生长性能较好,添加4 g/d牛至精油经济效益更好,综合考虑,在生产实践中绵羊饲粮中添加4 g/d牛至精油为最佳。

关键词: 牛至精油 绵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贵人香'7个葡萄砧穗组合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河西走廊'贵人香'7个葡萄砧穗的抗寒性强弱.[方法]酿酒葡萄品种'贵人香'与'5BB''5C''420''3309C''101-14MG''110R''1103P'7个砧木进行嫁接,采集一年生休眠枝条,分别在-15、-20、-25、-30、-35℃下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以4℃贮藏的枝条为对照,测定了各砧穗组合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抗寒相关指标的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砧穗组合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葡萄砧穗组合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砧穗组合IR/5C的相对电导率在-30~-35℃温度范围下降幅度大于其它组合,而在温度为-20~-25℃时,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IR/1103P在-10~-15℃和-25~-35℃温度范围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结论]综合各项生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以及相关性分析,科学的鉴定了河西走廊葡萄产区葡萄砧穗组合的抗寒性.结果显示抗寒性由强到弱为:IR/1103P>IR/5BB>IR/420>IR/110R>IR/5C>IR/101-14MG>IR/3309C.

关键词: '贵人香'葡萄 砧穗组合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 抗寒性 河西走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氮添加对雨养农田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碳氮添加4年后,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依托布设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不同碳源配施氮素田间定位试验,涉及秸秆、生物质炭、氮素3个因素,秸秆设置为不施、施用秸秆2水平;生物质炭为不施和施用生物质炭2个水平;氮素设置为不施氮、施纯氮50 kg/hm~2、施纯氮100 kg/hm~2 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应。添加秸秆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均具有显著提升效应,仅在0—5 cm土层对重组有机碳有显著提高。添加氮素可显著提升土壤全氮、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含量。较其他处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提升效应最高,添加秸秆对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的提升效果最优。从提升土壤质量的角度出发,推荐秸秆配施氮素模式,该模式下土壤碳素有效性高、易于被微生物利用,有利于作物生长。从提高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推荐生物质炭配施氮素模式,该模式有利于碳的封存。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秸秆 氮素 全氮 有机碳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南地区饲用型小黑麦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研究

草原与草坪 2019 CSCD

摘要:以饲用型小黑麦品系C35为试材,黑麦品系C39和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岷县燕麦)为对照,对3种牧草4个刈割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的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干物质消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乳熟期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平均干草产量最高,抽穗期CP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最高,株高,NDF含量和ADF含量最低。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显著高于燕麦,虽然干草产量与黑麦无显著差异,但CP含量显著高于黑麦,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黑麦。综合评价,3种牧草最佳刈割时期均为乳熟期,乳熟期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γi(小黑麦)>γi(黑麦)>γi(燕麦);小黑麦品系C35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具有明显区域优势,适于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黑麦 刈割时期 草产量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