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土壤中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0 CSCD
摘要:棉花黄萎病菌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是导致棉花黄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对预测黄萎病的发生并防止其扩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巢式PCR法检测了模拟病土中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V991的存在,建立相应标准检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V991的DNA模板浓度检测下限为1×10~(-4)mg/L,每克土壤中孢子数目检测下限为每克土壤10个孢子。随后,用该方法对所取自然土样进行检测,均可检测到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存在。该方法可为棉花生产提供预测预报,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水稻条纹病毒介体灰飞虱体内病毒互作因子的筛选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0 CSCD
摘要: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广大稻区暴发流行,对水稻生产构成极大威胁。该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en)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引起的,病毒能在灰飞虱体内循回并增殖,并由灰飞虱以持久方式经卵传播。灰飞虱雌雄个体成虫及若虫均可传毒,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和暴发与灰飞虱的广泛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灰飞虱对RSV的专化性识别和传播机制是防治该病毒病害的关键。目前,灰飞虱传播RSV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生物学水平,灰飞虱与RSV互作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灰飞虱的获毒、病毒在介体内的运动、增殖以及灰飞虱释放RSV的...
Ⅰ型鸭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发表的DHV I的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针对DHV Ⅰ保守区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快速鉴别诊断的RT-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632 BP.试验表明,RT-PCR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且该方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的检测方法.对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料检测证明,该方法能有效鉴别DHV,特异性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条件对象草花粉活力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散粉第2~4 d、水分含量低于12%的象草花粉为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60 d内象草花粉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贮藏天数和常规条件下-20℃贮藏效果均显著差于其他各处理,-80℃贮藏花粉效果抽真空与常规条件间无显著差异;抽真空条件下-80℃贮藏天数≤60 d象草花粉活力无显著变化,花粉活力平均值比贮藏前仅下降了7.1%;常规条件-80℃贮藏天数≤45 d,花粉活力无显著变化,比贮藏前下降7.3%,贮藏60 d比贮藏10 d时花粉活力下降6.7%,达到显著差异。抽真空条件-20℃贮藏天数≤30 d,花粉活力为60.4%~69.2%,比贮藏前下降10.8%~22.2%,为了方便生产、节约成本,父母本花期相差10~30 d时,抽真空条件下-20℃贮藏仍是一种较适宜的象草花粉贮藏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技术的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作物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转基因作物被引入到农田后所带来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对农业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常用的3种基于16S rDNA的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扩增性核糖体DNA限制酶切片段分析(ARDRA)和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其应用局限性,并简短综述了这些技术近年来的应用。
关键词: 土壤 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16SrDNA DGGE ARDRA T-R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