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不同温度对极北海带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极北海带幼苗在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作者开展极北海带幼苗(1~15 cm)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长速率以及光系统II最大荧光产量(Fv/Fm)、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探讨其最大表观光合速率、饱和光强(Isat)和光补偿点(Ic)等参数。得出以下结论:(1)极北海带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9~15℃,温度上限为21℃;(2)极北海带幼苗在21℃胁迫24h以上,可导致其光合系统II产生不可逆损伤;(3)叶片长度对其幼苗的Fv/Fm有显著影响,较大的幼苗相对耐受高温;(4)在5~17℃范围内,极北海带幼苗Ic为4.6~15.4μmol/(m2·s), Isat为52.4~100.3μmol/(m2·s);(5)低温条件下,极北海带幼苗可适应更弱的光照,但相对不耐强光;较大的极北海带幼苗则相对耐强光,其适应更弱光照。本研究结果可为极北海带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极北海带 温度 叶绿素荧光 饱和光强 光补偿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氨基酸组成及AKP活性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肌肉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1.5%的葡萄糖,配制成6种等能等氮饲料,并设空白对照,共7个组,进行了8周的松浦镜鲤(初始体质量为40.27 g±3.96 g)养殖试验。结果表明:OKG组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2Na-AKG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不同处理组鱼体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KG组和AAKG组鱼体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KG组和AAKG组鱼体肌肉苏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KG组(P<0.05),而Glu组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除2Na-AKG组外)(P<0.05);Glu组、AKG组和2Na-AKG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处理组中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NEAA)、呈味氨基酸(D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AKG组和2Na-AKG组鱼体前肠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Glu组鱼体肝脏的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中的AKP活性在各处理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5%的OKG能显著提高松浦镜鲤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及苏氨酸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鱼体肌肉水分含量;饲料中添加1.5%的AAKG和2Na-AKG能够显著提高鱼体肠道AKP活性。

关键词: 谷氨酰胺 前体物 松浦镜鲤 肌肉组成 氨基酸 AKP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渔船技术监督法规体系现状与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在政府推进职能转变、渔船检验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概述了与渔船技术监督检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的内容、作用及层级关系,分析了我国渔船技术监督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进我国渔船检验立法工作的规范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渔业船舶 技术监督 法律法规 现状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四带无须鲃不同种群的遗传质量评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四带无须鲃封闭群及近交群的遗传质量。方法筛选多态性丰富的四带无须鲃微卫星序列,通过构建两个多重PCR反应体系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分型,开展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野生群、WT封闭群、BT封闭群及近交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5833、3.1667、3.0833和3.1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969、0.3748、0.4159和0.4241。群体遗传质量检测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结果和近交群由野生群、封闭群逐渐筛选获得的过程相符。结论筛选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四带无须鲃不同群体的遗传质量分析,为其遗传质量控制及监测提供方法基础。

关键词: 四带无须鲃 微卫星标记 遗传质量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研究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箱体礁(M1型)、三角形礁(M2型)、框架礁(M3型) 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的诱集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活动和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未放置人工鱼礁模型时,黑棘鲷随机分布于各试验区域;放置的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均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以有效空间最大、遮蔽效果最好的M1型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最佳; M2、M3型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随着礁体模型有效空间、遮蔽效果的减弱而逐渐降低,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3种鱼礁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差异可能由礁体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黑棘鲷的习性共同决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黑棘鲷 诱集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Toll4基因克隆及其在病原和低盐胁迫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TLRs家族的一个新基因,将其命名为Pt Toll4。该基因c DNA全长为4276 bp,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339 bp和1252 bp,编码一个含有89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02.5 k Da、理论等电点为6.03的蛋白质。Pt Toll4蛋白是一个跨膜蛋白,存在胞外区LRR、LRRCT结构域及保守的胞内区TIR结构域。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t Toll4氨基酸序列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Es Toll2的同源性最高,为6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t Toll4基因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低。利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和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三疣梭子蟹进行注射感染,结果显示,经WSSV感染后,Pt Toll4基因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在6 h时出现峰值,为对照组的5.03倍(P<0.01)。经副溶血弧菌感染后,Pt Toll4基因仅在48 h略微出现上调,其余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测,Pt Toll4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应答WSSV的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此外发现,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Pt Toll4基因在三疣梭子蟹血细胞中的表达,这可能是导致低盐环境下三疣梭子蟹等甲壳类动物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由此推测,Pt Toll4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先天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研究为深入开展三疣梭子蟹和其他甲壳动物的免疫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Pt Toll4 基因克隆 先天免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近30年次级生产力变化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988年1月和7月,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2008年3月、5月、9月和12月以及2015年2月、8月、11月和12月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共计14航次、200站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根据Brey经验公式计算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的比值(P/B值),分析近30年次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以去灰干质量(ash free dry mass,AFDM)计,大亚湾4个时段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分别为7.44 g·(m2·a)–1、11.34 g·(m2·a)–1、4.91 g·(m2·a)–1和2.93 g·(m2·a)–1,P/B值分别为0.76 a–1、0.86 a–1、0.79 a–1和0.47 a–1,均呈1988—2004年升高、2004—2015年降低的趋势。2)各类群次级生产力和P/B值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软体动物、多毛类、甲壳类次级生产力和P/B值呈1988—2004年升高、2004年后降低的趋势;棘皮动物则均呈持续降低的趋势。3)综合各类群次级生产力平面分布图,湾顶西北部和大鹏澳附近海域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与海水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氧浓度和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P/B值 大亚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PiCT模型对数据有限短生命周期阿根廷滑柔鱼的资源评估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研究对象,基于连续时间的随机剩余产量模型(a stochastic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in continuous time,SPiCT),分析了6种方案下参数估计的变化及其对资源评估的影响。对比6种方案中阿根廷滑柔鱼的产量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估计值与观测值间的最小残差平方和,方案3(设置了K、r、q的先验分布)为最适方案。相应的资源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捕捞死亡系数小于最大持续产量时捕捞死亡系数F_(MSY),渔获量小于最大持续产量MSY,预期平衡生物量EEB大于最大持续产量时的生物量B_(MSY),这表明该资源在2010年尚未被过度开发利用。SPiCT模型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种群间相互作用和网具选择性等因素引起的观测和过程误差,较S、F-EDSP、S-F-EDSP模型及其他离散模型对数据要求低,计算方法简单,更适合数据有限、短生命周期渔业种类的资源评估。另外,可捕系数q值的设置严重影响了SPiCT模型K、B的估计,优化估计可捕系数q将有利于提高其资源评估的准确性。

关键词: SPi CT模型 数据有限性 资源评估 阿根廷滑柔鱼 短生命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COP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

环境工程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MCOP(modified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通过调整进水流量,考察水力停留时间及反应器中污泥浓度变化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MCOP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2 h时,出水ρ(COD)能够稳定在50 mg/L以下,COD负荷为0.43 kg/(m~3·d),出水ρ(NH_3-N)稳定在5 mg/L以下,该两项指标均能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MCOP反应器污泥浓度可达7 316 mg/L,远高于一般曝气池。

关键词: MCOP反应器 市政污水 水力停留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肠道和鳃的菌群结构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虾苗及其在海水和淡水2种养殖条件下生长到体长9~10 cm时的肠道和鳃的菌群结构。结果显示:虾苗、肠道和鳃样品在门水平上菌群均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但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虾苗菌群以乳球菌属(36.1%)、未成功分属的γ–变形菌纲的菌株(25.5%)、芽孢杆菌属(13.5%)、Solibacillus(7.9%)、假单胞菌属(5.0%)和节杆菌属(2.5%)为主,鳃的菌群以乳球菌属、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为主,肠道菌群在海水养殖中的以发光杆菌属(22.9%)、弧菌属(18.2%)、乳球菌属(13.3%)、纤维弧菌属(8.0%)、希瓦氏菌属(5.5%)和芽孢杆菌属(5.4%)为主,而在淡水养殖中的以希瓦氏菌属(57.4%)、乳球菌属(18.8%)和芽孢杆菌属(6.3%)为主,弧菌丰度小于0.1%。养殖条件对凡纳滨对虾鳃中菌群结构影响较小,但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肠道 海水养殖 淡水养殖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