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污染已成为影响南四湖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南四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氨氧化细菌的种类和系统发育信息,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筛选出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细菌,并用格利斯试剂检测细菌氨氮去除能力的强弱,从沉积物中筛选出高效的氨氧化细菌,并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及分析.结果筛选到5株氨氧化细菌,经鉴定:3号和11号属于异氧硝化菌(Diaphorobacter sp.)、5号属于嗜酸菌(Acidovorax ebreus)、4号和12号属于酯香微杆菌(Microbacterium esteraromaticum).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分离出的5株氨氧化菌,既可利用有机氮又可利用无机氮,其营养来源多样,适应力极强.该结论不仅为研究南四湖内部的氮素循环起重要作用,还为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菌株材料.

关键词: 南四湖人工湿地;氨氧化菌;氮素循环;富集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食用豆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豆在中国粮食组成、人类健康、土壤改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食用豆基因组相继被破译,推动了食用豆分子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食用豆新品种,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生产机械与技术研究初显成效,产后加工技术提升与产品创新研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随着食用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食用豆总产和单产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过去十年内蚕豆、豌豆由干籽粒生产转变为鲜食菜用生产,食用豆种植面积提高了21.1%,单产提高了3.9%,总产提高了36.8%。随着食用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食用豆种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正在形成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在食用豆产业的带动下,品种权保护与转让数量逐渐增多,食用豆种业开始起步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快速上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大力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给食用豆生产和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中国食用豆生产和种业也面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科研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突破性大品种、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挑战。本文在总结中国食用豆产业和种业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用豆 产业 种业 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最大限度减少茎基腐病感染造成产量损失的灌溉制度和品种的最优组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灌溉制度为主处理(不灌水对照处理-W0,1水-W1,2水-W2,3水-W3,4水-W4),以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副处理(小麦品种为衡观35,济麦22,衡9966),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和品种对茎基腐病感病率、土壤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茎基腐病具有显著影响,W3处理和W4处理相对其他处理患茎基腐病的概率最低,患重度茎基腐病的概率最低,衡9966的抗病性相比衡观35和济麦22要强;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土层含水率垂直分布变化较大,在成熟期,灌溉次数越多土壤中未被利用的剩余水分越多;在受茎基腐病的影响下,3个品种在不同灌水处理下的产量均为W4处理>W3处理>W1处理>W2处理>W0处理,不同品种的产量依次为衡9966>衡观35>济麦22;根据茎基腐病的感病率折算出的产量和实际产量,拟合度很高,其中济麦22的拟合效果最好;3个品种在W0处理产量损失最大,W3处理和W4处理较小,且衡9966较衡观35和济麦22产量损失较小。【结论】在茎基腐病影响下建议春灌3水,品种选用衡9966,可以在减少水消耗的基础上有效降低茎基腐病感病率,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品种 茎基腐病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小麦减肥潜力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2016年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动态变化。利用河北省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氮磷钾3414"试验结果(n=3358),深入分析了小麦氮磷钾养分适宜用量及节肥潜力。结果表明,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以2014年最高,为335.6万t,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小麦养分用量现状为N 223.9 kg·hm-2、P2O5 151.2 kg·hm-2、K2O 59.8 kg·hm-2。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分析,河北省小麦单位面积养分推荐用量为N 155.9 kg·hm-2、P2O5 117.2 kg·hm-2、K2O 92.5 kg·hm-2,与农户用肥现状相比可节肥12.58万t。其中可节氮14.55万t,占小麦氮投入量的28.4%;节磷4.94万t,占小麦磷投入量的28.4%;钾需增加投入6.91万t。小麦单位面积节氮、节磷潜力以石家庄市最大,邢台市最小。

关键词: 河北省 小麦 氮磷钾 节肥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浓缩还原梨汁品质评价体系构建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梨汁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NFC梨汁综合评价体系,以32个品种梨果实为材料,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对其鲜榨汁的12个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建立NFC梨汁品质判别函数。结果表明,NFC梨汁品质指标间离散程度差异很大,变异系数在5.46%~105.73%之间,其中,类黄酮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5.73%;而亮度(L值)变异系数最小,为5.46%。转化后的数据经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功能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7.873%)、风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4.890%)、外观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7.364%)、甜度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4.23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362%。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酚类物质质量浓度、糖酸比、色度角(h值)、可溶性糖质量浓度、L值、类黄酮质量浓度6项指标为NFC梨汁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由此建立了NFC梨汁品质等级判别函数,建模样本判别正确率为100%,可用于NFC梨汁综合品质定性的判别。

关键词: 非浓缩还原梨汁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自交系背景选择InDel标记与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InDel背景选择标记有利于大白菜育种亲本的高效选配。以31份不同类型大白菜自交系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变异分析、InDel标记遗传背景和群体结构分析,并将多态性标记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结果显示,3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5.97%~47.63%,平均为32.58%,表明供试群体表型变异丰富;从177对InDel引物中筛选出158对多态性引物,在31份材料中共检测出701个多态性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位点4.418个,变幅为1~11个;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612~0.963,平均为0.843;有效等位基因变异数(Ne)变幅为1.656~3.985,平均为2.640;供试材料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75~0.910之间,变化幅度较大,说明群体的遗传背景具有较大差异。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关联分析发现分布于8个连锁群的22个InDel标记与供试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开展度、全株质量、球叶数、外叶数、叶片宽、叶片长、叶球高、叶球宽、叶球质量、中肋长、中心柱长和株高)相关。

关键词: 大白菜 遗传多样性 InDel 关联分析 背景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类表皮特异性分泌糖蛋白基因GhA01EP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棉花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类棉花表皮特异性分泌糖蛋白基因GhA01EP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胞外蛋白抵抗环境胁迫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了冀2658中Gh A01EP1的序列,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GhA01EP1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干旱胁迫前后表达变化。对GhA01EP1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亚细胞定位等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用烟草瞬时转化试验对GhA01EP1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农杆菌蘸花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旱鉴定。【结果】将克隆到的与抗旱相关的类表皮特异性分泌糖蛋白基因命名为GhA01EP1,位于A01号染色体。该基因无内含子,开放阅读框长1 371 bp,编码456个氨基酸,包含B-lectin、Plant PAN/APPLE-like 2个结构域。Gh A01EP1基因在根、茎和叶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最高。KEGG通路分析发现,GhA01EP1参与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代谢的可信度较高。烟草瞬时转化试验结果显示,GhA01EP1蛋白为分泌蛋白。抗旱鉴定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拟南芥在干旱胁迫下长势好、根系长、胁迫复水后恢复能力强。【结论】GhA01EP1基因在棉花和拟南芥抗旱中起积极作用。

关键词: 陆地棉 GhA01EP1 分泌蛋白 非生物胁迫 功能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RNA病毒的检测及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征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真菌病毒能够在真菌体内进行复制和繁殖,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资源。为了明确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潜在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分离纯化玉米小斑病菌150株,通过ds RNA提取及凝胶检测的方法检测带毒率,从分离的150株玉米离蠕孢中获得10株带有ds RNA病毒的菌株。通过电镜观察及RT-PCR方法验证发现5个菌株带有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通过原生质体脱毒的方法获得无毒菌株后比较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胞外酶的分泌。结果发现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降低了玉米离蠕孢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显著降低其致病力及淀粉酶的分泌。本研究明确了河北省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明确了携带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dsRNA病毒 离蠕孢partitivirus病毒 生物学特征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岁DNA提取方法差异及对测知细菌结构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太岁取样的加水热溶解为特点设计4种提取方法,将提取效果好的2个DNA样品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序。结果表明:滤膜法(SI3)和研磨法均可获得显示电泳条带的DNA,但前者能将太岁材料彻底破碎和滤除多糖;滤膜法样品测得优质序列46 676条,聚类OTU 1 095个,比研磨法多154个,只包含1个序列相对丰度大于1%的共有OTU,特有1个序列相对丰度41.14%的OTU,是研磨法的237倍,但滤膜法样品香农指数反比研磨法低1.37%,并导致两者菌群结构在各分类水平上有着明显差别。太岁DNA提取方法深刻影响细菌结构测定结果,滤膜法DNA菌群信息更真实,据其测知的优势结构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关键词: 太岁 DNA提取方法 细菌结构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岁中真菌菌群结构及分离菌株的DNA验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太岁中真菌菌群结构及分离真菌菌株存在的真实性,在太岁组织不同层次重复取样,采用热溶解膜过滤法处理后提取DNA,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并进一步将从太岁中分离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与测序结果中的同属OTU做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供试太岁所含真菌多样性丰富,包括12个门56个目146个属;真菌分布不均匀,内层多样性高于外层;相对丰度≥1%的内外层共有属分别是以土壤为生境的虫草属(Cordyceps)、曲霉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 Aspergillaceae)、踝节菌属(Talaromyces),占比之和为11.13%~25.19%;分离的腐皮镰刀菌在测序数据中能比对到相似性为100%的OTU802.可见,太岁中真菌不存在共同优势菌群,对太岁形成作用有限,但能印证其生境为土层;太岁中腐皮镰刀菌及一些常见真菌真实存在.

关键词: 太岁 热溶解膜过滤法 真菌结构 腐皮镰刀菌 分离鉴定 DNA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