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营养因素对母羊繁殖的影响
《养殖技术顾问 》 2014
摘要:营养物质对绵羊正常的生理机能是必需的,一切的营养物质对羊的繁殖总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养羊生产上,常见的营养缺乏易引起的繁殖障碍,如饲料能量的缺乏、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和矿物质缺乏等引起母羊繁殖力下降。另外,营养过剩也会使绵羊的生育力下降,以致绵羊营养性不孕不育。1能量


哈尔滨亚麻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福建农业 》 2014
摘要:黑龙江省种植亚麻占尽了天时地利的自然条件,是我国最适宜种植纤用型亚麻的地区,而作为我国曾经最大的亚麻种植区域,在世界亚麻需求量和我国其他省份亚麻产量不断攀升的今天,亚麻种植面积却呈连年大幅下滑的趋势,尤其哈尔滨地区现有的亚麻种植面积仅剩8公顷,远不能满足亚麻市场的强劲需求,而亚麻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更是被江苏等省份赶超。这一现状主要源于亚麻原料生产缺乏政策扶持、麻农种植风险大、机械化水平低以及加工企业受到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制约等原因造成的。一、存在的问题(一)种植环节1.播种面积下滑、种植规模小、分散。纵观2005-2013年


不同量生物炭消减土壤残留异噁草松对玉米有害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模拟长残效除草剂土壤残留环境,研究土壤中施入不同量生物炭对异噁草松生物有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土壤中残留异噁草松的生物有害性具有一定的消减作用。当土壤中异噁草松达到0.48 mg kg-1时,生物炭施用量低于2.0 g kg-1,幼苗受异噁草松药害症状明显,生长受抑制,生物量降低。施炭量高于4.0 g kg-1,异噁草松的生物有害性降低,幼苗受药害症状逐渐减轻至不受药害,生物量增加。当施炭量增加到32.0 g kg-1,植株生长受抑制,生物量减少、籽粒产量降低8.32%。通过模拟试验预测:前茬大豆田异噁草松残留量在2250 ml hm-2,土壤0~20 cm耕层生物炭施入量在3000 kg hm-2(折合2.0 g kg-1)以上,异噁草松残留的生物有害性降低。施炭量达到24000 kg hm-2(折合16.0 g kg-1),随施炭量增加,有抑制作物生长的趋势。


工程农业柔性管理方法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工程农业是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中国工程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将科技水平、农民和土地资源视为输入变量,创造性地提出了柔性管理理念,构建了工程农业柔性管理方法体系,通过生产力维度信用断点补偿模型、生产者综合素质提升与收入相关性模型、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收入测度模型,提出了工程农业柔性管理的具体应用策略及调整方向,增强了工程农业在中国情境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生物种衣剂SN101的研制及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效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微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原理,研发了生物种衣剂SN101,并进行了田间试验,旨在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问题。采用自主筛选的对线虫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巨大芽孢杆菌Sneb482、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和费氏中华根瘤菌Sneb183菌株进行多菌株复配,通过对大豆种子发芽能力的检测试验,验证种衣剂的复配比例及对寄主植物的安全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种衣剂SN101对大豆出苗无影响,对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效(46.51%)显著高于商品种衣剂对照(重茬丹,主要成分为BFA生物制剂20%)和空白对照,对大豆株高、产量亦有明显的促生和增产作用。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SN101 微生物多样性 大豆胞囊线虫病 防效


用高世代回交群体定位大豆荚粒性状的QTL及上位性分析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挖掘大豆荚粒性状关键基因,以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推广的绥农14为轮回亲本,野生种ZYD00006为供体亲本进行多代回交和自交,得到157株BC3F3株系,对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和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测验两种方法进行QTL定位,同时采用QTL network进行了上位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都与单株粒重、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用两种方法共检测到4个单株荚数QTL,分别定位在B2,D1a,G和N连锁群上;5个单株粒数QTL,分别定位在F,J,D2和K连锁群上,其中定位在F连锁群上的Satt425~Satt663用两种方法都可以检测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上位性分析均检测到3对互作位点。
关键词: 高世代回交群体 单株荚数 单株粒数 遗传搭车原理 QTL定位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田昆虫种类调查及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析
《中国马铃薯 》 2014
摘要:目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有很大面积的马铃薯田,但对其害虫的控制缺少必要的生物手段。本试验研究了马铃薯田害虫、天敌昆虫的种类、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间的区别,为科学制订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取点法、直接观察法及陷阱法调查昆虫种类,鉴别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田所有活动的昆虫种类,用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及优势集中性对昆虫群落的特征指数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马铃薯田活动的昆虫共9个目、21科、27种。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大致呈低-高-低-高的趋势,受气候影响较大。6月中旬、7月末及8月初的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依靠天敌自身控制害虫的能力不足,此时需要进行化学防治。
关键词: 马铃薯田昆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均匀性指数 优势集中性指数


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控作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维系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以提高作物产量,该文综述了农业种质资源多样性、农业物质多样性和农业景观多样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研究进展,提出在现代农业防治中应尽量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利用农业生态中的生物多样性来持续控制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思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在作物病虫害防控方面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