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的模拟计算与实验研究
《太阳能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在低风速下的起动性,设计一种以Savonius风轮作为起动机与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相组合构成的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首先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和风洞实验经验结果设计开发垂直轴风力机空气动力特性计算软件,并进行风力机性能模拟计算,然后利用风洞实验测试组合型风力机和单独型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力矩和功率特性。将实验结果与采用气动模拟计算出的风力机气动特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型风力机可在较低风速起动,可改善直线翼风力机起动特性,且最大功率系数有一定提高。但在高风速下,在风速大于8.0m/s时,组合型风力机的功率特性开始降低,特别是10.4m/s以后,阻力风轮对风力机的功率输出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 Savonius风轮 气动特性 模拟计算 风洞实验


合农60号高产潜力及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14
摘要:阐述了合农60号大豆新品种特性,对合农60号高产潜力进行分析,小区试验平均单产达到324.52kg/667m2,高产潜力大。总结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寒地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异噁草松消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桶柱和盆栽试验,模拟长残效除草剂土壤残留环境,研究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异噁草松残留消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水稻秸秆生物炭在2~32 mg·kg-1范围内,容重平均降低0.126 g·cm-3,固相比平均降低21.2%,气相和液相比分别增加29.8%和15.3%,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桶柱试验表明,异噁草松主要分布在30 cm以上土层,初始浓度越高,土壤残留量越大;生物炭对土壤中异噁草松的消减有促进作用,随着施炭量的增加,异噁草松土壤残留量降低,对作物的生物有害性降低。


HPLC-MS/MS测定大豆中虫酰肼残留量
《黑龙江粮食 》 2014
摘要:建立了大豆中虫酰肼残留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检测方法。样品中残留的虫酰肼用酸性乙腈匀浆提取,提取液经N-丙基乙二胺(PSA)、十八烷基硅烷(ODS)和石墨化炭黑净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后进行质谱分析检测和确证,外标法定量。虫酰肼的浓度在0.0004μg/mL~0.5000μg/mL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虫酰肼相关系数(r2)为0.9933。在0.001mg/kg~0.500mg/kg浓度范围内,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2.00%~107.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22%~8.71%。最低检出限为0.001mg/kg。


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在酸性乳饮料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酸性乳饮料沉淀率的测定,考察了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对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具有与果胶相似的稳定蛋白颗粒的作用。在稳定剂浓度0.4%,pH4.0的条件下,其稳定酸性乳饮料的效果与果胶和韩国进口大豆SDF相当,优于阿拉伯胶和CMC。


逆境胁迫下植物DNA甲基化变异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胁迫是指生物体持续地暴露在环境的刺激下,并且植物有能力建立保护和适应的机制。逆境胁迫抑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它通常决定了物种的分布,更重要的是它对特定的种群提供了一种选择性进化动力。植物可以通过忍受、抗性和避免或最终逃避这三种不同的策略来应对胁迫。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现象,是指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不涉及基因的DNA序列改变,而使基因功能发生变化,以对外界的环境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这种变化常常可以传递给后代,并形成表观遗传记忆,这对培育植物抗性新品种提供了可能。综述了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旨在深入了解DNA甲基化变化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了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设置2种配套栽培模式处理,研究45cm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和65cm垄作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垄作栽培下,黑河36的株荚数、株粒数、荚粒数均高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的合农60。合农60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产量为3 615kg·hm-2,黑河36垄作栽培模式产量为2 865kg·hm-2,2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窄行密植栽培模式较垄作栽培模式增产750kg·hm-2,增产率达到26.18%,增收效益为3 000元·hm-2。
关键词: 大豆 窄行密植栽培 垄作栽培 产量及构成因子 经济效益


新型膦酸盐类化合物(DHEAP)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农药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倒伏和增产被认为是相互制约的2个因素,而作物化学调控技术可以合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研究了1种新的膦酸盐类化合物N,N-二乙基-2-己酰氧基-乙胺(2-氯乙基)膦酸盐(DHEAP)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拔节初期叶面喷施该新化合物的水溶液,可:1)降低玉米株高,显著降低基部伸长节间长度和穗位高度,增加节间直径,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增强玉米植株第2和第3节间的抗折力,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3)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因年份和施药剂量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产量增幅在3%~8%之间。通过测定玉米伸长节间内源激素含量,发现DHEAP处理能显著降低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s)的含量,提高脱落酸(ABA)含量,从而极显著地降低GAs/ABA的比值。推测这可能是该化合物调控玉米植株性状的生理机制之一。


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及农艺性状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筛选出具有高光效和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育成的14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光合速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不同年代品种在始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期(R6)3个时期光合速率平均值呈递增趋势;各熟期组间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但熟期组内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可以从不同熟期组中筛选光合速率高的材料作为高光效、高产优异的品种资源利用,例如:黑河27、黑河38和黑农41等品种;生育日数有缩短趋势;株高和主茎节数有增加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随年代递增,是产量随年代增加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