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棉花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来源及类型、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及育性恢复机制、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的研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棉花 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分子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育棉花不育系不育性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自育棉花不育系为材料,通过自交的方法鉴定其不育度。自交分为2组,一组整株自交;一组模拟自然状态,即下部果枝自由授粉,上部果枝全部自交。结果表明:2组不育株的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筛选出的不育系不育度为100%,不育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对比不同授粉方式的结铃率,进一步说明自育棉花不育系下部结铃是昆虫传粉造成的,说明该不育系具有高不育度。

关键词: 棉花 不育系 自交 结实率 不育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激素及其对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及其重组表达蛋白VP2,VP3和单抗做各种ELISA试验,测定单抗识别的IBDV蛋白抗原及其多肽片段,并分析单抗识别IBDV抗原表位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抗IBDV单抗A,B,C,D,E,G与重组表达蛋白VP2呈阳性反应,而与表达蛋白VP3呈阴性反应,单抗C与表达蛋白VP2和VP3均呈阳性反应;单抗A,B,D,E,G识别IBDV VP2蛋白上相近或相似的抗原表位,均识别VP2蛋白多肽序列PJ1,PJ2,PJ5,PJ14,属于同一类群的构像性单克隆抗体。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Bt转基因品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英文)

棉花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五个转基因品系和受体冀棉321配制成双列杂交,通过对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两年试验分析,结果发现:与受体品种相比,转基因品系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变化,说明转基因过程也会使部分农艺性状得到改善。转基因品系间的一般配合力有显著差异,其中有两个品系表现显著的正向一般配合力。杂交种F1的表现也呈现显著差异;两个不同转基因品系间的杂种优势,低于转基因品系与受体品种间的杂种优势。这些变异可能是Bt插入引起的,不同插入位点的相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杂种优势。

关键词: 陆地棉 杂种优势 配合力 转基因系 Bt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方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下土壤生态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变化,以河南农业大学提供的小麦品种超力1号为试验材料,对2种播种方式(平播、免耕秸秆覆盖沟播)下土壤温度、水分、小麦叶片SPAD值及产量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沟播条件下,冬季0~5 cm耕层地温较平播高约1~2.2℃。沟播土壤踏实,水分下渗后不易散失,保水能力强;平播麦田的土壤疏松,表层水分容易散失,而且下渗也快,水分不易保存。2种播种方式都能使旗叶保持较高的绿色持续期。沟播产量大于直播,增产幅度约8.4%。

关键词: 小麦 播种方式 土壤温度和水分 SPAD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迁飞过程中的定向行为

植物保护 2006 CSTPCD

摘要:迁飞是昆虫区域性灾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阐明昆虫在空中的运动过程对发展迁飞害虫预警体系有重要意义。昆虫空中运行过程由起飞、运转和降落三个阶段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多种昆虫具有主动定向的能力,迁飞过程中的共同定向行为决定平均位移速度、迁飞轨迹和降落区域。昆虫的定向机制包括太阳罗盘定向、地磁定向、星空标志定向、偏振光定向、对风漂移的补偿和风定向等。

关键词: 昆虫迁飞 主动定向 共同定向 罗盘定向 风定向

注重用种安全,用好小麦良种——2006年秋播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利用建议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郑黑糯1号密度试验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进行了6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黑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6万~6.75万株/hm2,经济效益最高;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7.5万株/hm2。

关键词: 糯玉米 郑黑糯1号 密度 鲜穗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盛铃期补施钾肥对不同群体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中期(7月28日)补施75 kg/hm2钾肥对去叶枝常规密度群体和留叶枝稀植大棵群体后期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棉花群体中期补施钾肥,均能延缓叶片衰老,保持生育后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并能显著提高棉花生育后期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气孔导度Cs;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提高了后期群体和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有效地增加了总铃数和铃重,使子棉产量提高8.9%~9.3%,纤维比强度增强。

关键词: 钾肥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