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与检测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摘要:磺胺类药物(su lfonam ides,SAs)是一类广谱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还常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长期应用。但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及其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日益为人们重视。因此,研究SAs的分析测定方法,对于畜产品的安检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对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毒理作用及检测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及讨论。

关键词: 磺胺 动物性食品 残留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于麦收前对河南省中产灌区麦田进行调查取样,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表明,播量、氮肥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品种选用等是目前中产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在选用具有高产潜力新品种的同时,控制播期播量,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分期施氮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栽培管理措施。

关键词: 河南省 中产灌区 小麦生产 存在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霉素人工免疫原的合成与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氯霉素(CAP)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羧基活性基团,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氯霉素半琥珀酸酯(CAP-HS);采用混合酸酐(MA)法将CAP-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免疫原BSA-CAP-HS和包被原OVA-CAP-HS,用红外(IR)、紫外(UV)、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CAP-HS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pAb)效价,阻断ELISA鉴定其敏感性,交叉反应试验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表明,CAP-HS与BSA合成成功,其分子结合比为15.6∶1,获得了高价、敏感、特异的CAP pAb,为CAP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氯霉素 半抗原 人工免疫原 合成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郑麦366农艺性状及其特点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养兔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养兔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银花中吡虫啉残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金银花、土壤中吡虫啉的残留量。样品用甲醇提取,石油醚反萃取,二氯甲烷萃取,其中,金银花样品经弗罗里硅土与活性炭柱净化,使用ZORBAX SB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0.8 ml/min,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70 nm进行检测。采用该方法,吡虫啉回收率均大于80%,最低检出量为0.0212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65 mg/kg(花蕾)和0.001325 mg/kg(土壤)。

关键词: 金银花 吡虫啉 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东沙区冬小麦套作花生轮作制度中磷肥分配施用效果的研究

土壤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豫东沙区进行冬小麦套作花生轮作制度中磷肥分配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套作花生生长周期中土壤速效磷的变化规律为“冬低夏高”,最低值出现在冬小麦出苗至起身期,最高值出现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施用磷肥不改变这一规律;施用磷肥具有明显的以磷增氮效应,冬小麦和花生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7%~20%和12%~24%;在冬小麦套作花生轮作周期中磷肥分配应掌握“重冬轻夏”的原则,但在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磷肥相对不足情况下,一次大量集中施用应慎重。

关键词: 冬小麦 花生 轮作周期 分配施用 土壤速效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花生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运筹和化学调控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施肥和浇水以及化学调控等栽培措施对改善强筋小麦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孕穗期追肥有利于植株体内氮素的代谢与转化,与拔节期追肥相比可明显改善品质;灌浆期喷施氮素,可促进氮素代谢与转化,使一些品质的主要指标有所提高;浇灌浆水影响子粒内氮素的转化与积累;生长调节剂麦健对增加面团稳定时间有一定正效应,但一些常用的杀菌剂则对品质有一定副作用。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水肥运筹 化学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赖氨酸玉米近等基因系创建及胚乳质地变异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回交转育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手段,对育种上广泛运用的3个骨干自交系郑58、478和昌72进行改良,成功创建了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对回交转育成的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QZ58、Q478和QC72进行表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马齿型的郑58、478和硬粒型的昌72经过相同的转育手段转育成含有o2o2纯合基因型的近等基因系胚乳硬质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从表型来看,QZ58和Q478家系仅有少数几种表现型,而QC72家系却出现了一系列的连续变异。3个骨干系转化前后容重差均值相差很少(郑58与QZ58差均值为107 g/L;478与Q478差均值为105g/L; 昌72与QC72差均值为102 g/L),但降低幅度有很大差异(郑58容重降低幅度为94-147 g/L;478为92-119g/L;昌 72为68-125 g/L),其中昌72的变幅最大。转化后近等基因系胚乳硬质度总体趋势为QC72>Q478>QZ58,与转化前一致。这说明o2基因对不同种质玉米胚乳硬质度降低的总体趋势一致,但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SSR标记 胚乳质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