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冬播技术试验初报
《中国种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适宜播种期对提高谷子产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7个播种期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摸索冬季种植谷子适播期,以期为发展河南谷子冬季栽培育种提供依据。


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与检测
《动物医学进展 》 2007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还常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长期应用。然而,磺胺药会引起人过敏性反应,且可能有致癌性。因此,磺胺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引起生态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危害的潜在威胁已倍受关注。因此,研究出一种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对于畜产品的安全具有实际意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作为一种免疫学检测技术不仅具有上述优点,而且准确性好、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还可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而单抗在试剂的标准化及抗体的大量供应上明显优于多抗,所以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在药残检测上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地位及其优越性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 2007
摘要: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目前,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检定、安全评价和成果评定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实验动物被称为"活的仪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科学的带动下,


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籽粒富含VE,是人类重要的VE来源之一。为了研究生态因子对大豆籽粒中VE含量的影响,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籽粒的VE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诸样本VE总量的变异范围为500.99~2353.68μgg-1。逐步回归筛选出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VE含量显著相关。与VE含量呈负相关的因子有幼苗期(P<0.01)、分枝期(P<0.001)和花荚期(P<0.001)降水、花荚期昼夜温差(P<0.05)、鼓粒成熟期日照(P<0.001)及土壤速效氮含量(P<0.001);与VE含量呈正相关的因子有:土壤磷含量(P<0.001)和海拔(P<0.001)。另外,VE含量与花荚期日照呈正相关(P<0.001),与花荚期日照的平方呈负相关(P<0.01)。这些结果对高VE含量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了不同血清、激素及EGF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单独添加ECS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卵裂率、桑囊率均最高,分别为81.39%5、6.05%、30.94%,且卵裂率、桑囊率与添加NBS组的差异显著。在培养液中添加EGF和激素能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卵裂的发生,其成熟率、卵裂率分别为82.50%、83.33%和61.43%、62.21%,均比未添加EGF组的高,差异显著,并且EGF与激素间有协同作用。[结论]单独添加10%ECS对卵母细胞的作用最理想,E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卵裂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奶牛重复超排试验观察
《河南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中国荷斯坦牛多次重复超排的效果,对9头供体奶牛进行6次重复超排,每次超排间隔3个月左右,采胚47头次,生产可用胚胎292枚,平均每头次冲胚获可用胚6.2枚。每批获可用胚胎数依次为49,50,46,48,55,44枚。可用胚胎数并未随超排次数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荷斯坦牛以3个月的间隔多次重复超排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