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皮无籽西瓜新品种豫园翠玉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07
摘要:豫园翠玉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无籽西瓜新品种。中晚熟,全生育期105d,果实发育期35d。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第1朵雌花着生在主蔓6~10节,以后每隔5~6节再现雌花,坐果率高。果实圆球形,果形指数1.01,果皮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皮厚1.4cm,果皮硬度大于25kg/cm2,耐贮运性好;单果重6kg;大红瓤,瓤质细脆,纤维少,不空心,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无籽性好,可食率高,品质优。商品性好。田间表现对西瓜炭疽病、病毒病抗性较强。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晋审西瓜2006005。


西瓜SRAP-PCR程序和体系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适宜西瓜DNA的SRAP-PCR扩增体系,为西瓜基因图谱的构建和分子标记打下基础。以西瓜中华拳王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了西瓜SRAP-PCR反应程序,并对西瓜SRAP-PCR反应体系的各影响因子进行梯度实验,筛选和建立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带型清晰的最佳SRAP-PCR反应程序和体系。最佳SRAP-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5℃退火1 min,72℃延伸1min,共5个循环;94℃变性1 min,50℃退火1 min,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5 min;4℃保存。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15μl)为:DNA 100 ng,dNTPs 0.3 mmol/L,Mg2+2.0 mmol/L,primer 7.5 pmol/L,Taq polymerase 0.75 U。该程序和体系能很好地满足西瓜基因组SRAP扩增的要求,SRAP标记应用于西瓜遗传研究是可行的。


利用花药培养构建小麦DH群体
《河南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小麦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单倍体加倍(DH)群体的建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花药培养技术构建小麦DH群体,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以郑州8761×川育35050、花培3号×漯麦4号、0131H-66×R8320三组合的F1代进行花药培养,分别建立了3个小麦DH群体。3个群体规模均较大,性状分离幅度广,类型丰富,便于进行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水稻淀粉极限糊精酶基因表达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7 CSCD
摘要:构建了含极限糊精酶基因片段反向重复结构的RNAi载体,抑制水稻籽粒中极限糊精酶基因表达获得了极限糊精酶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经酶切及序列测定证实,成功地构建了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启动的水稻极限糊精酶基因反向重复结构RNAi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水稻(Oryza sativa sp.japonica)转化,经PCR及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28个水稻转基因再生株系;以极限糊精酶抗体对转基因株系胚乳发育期籽粒蛋白质进行Western杂交,并经SDS-PAGE极限糊精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反向重复结构在胚乳发育期表达,减少了极限糊精酶的积累,获得了不同沉默效果的转基因株系。转化株系012的极限糊精酶活性只有野生型的10%,表明该载体可有效地抑制水稻胚乳中极限糊精酶的活性。
关键词: 淀粉生物合成 淀粉脱支酶 极限糊精酶 RNA干扰(RNAi) 发夹RNA(hpRNA)


优质特早熟花生新品种豫花9327及栽培技术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 2007
摘要:豫花9327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针对河南省夏直播花生的发展而选育的优质高产特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2000~2002年分别参加了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


小麦-玉米轮作下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及作物氮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冬小麦、夏玉米吸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土壤微生物量氮高于单施氮肥。在试验条件下,适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与单施氮肥相比,明显提高了冬小麦、夏玉米的吸氮量,且利于植株后期对氮的吸收。有机肥的施用量为7.5~22.5 t/hm2时,氮肥的配施量应在225 kg/hm2以下。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 2007
摘要:1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实施背景及效果在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发布实施以前,我国对农业领域内的发明创造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