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及防治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种中心试验场四连栋大棚中进行了四处理四重复定位试验,取得了不同层次的土样,对土样八大离子、全盐量、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增加显著相关,其中,钙离子浓度增加1.59~4.36倍,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加2~3.44倍.分析研究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离子的关系,阴离子以硝酸根、硫酸根和氯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和钾离子为主.通过对试验各处理前期和后期土样全盐含量进行比较得出,地下埋设隔层,特别是地下埋设煤炉渣层有利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减轻,与对照相比,全盐量降低了12.99%~44.86%;而结合打水洗盐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降幅最高可达43.53%.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埋设隔层与洗盐相结合应用是减轻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有效防治方法.


番茄单性结实性的遗传效应和转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选用在逆温条件下具有单性结实性的番茄材料OS (OreganSpring)、SN(Santiam)和耐贮运、含Tm 2 nv抗病基因的非单性结实高代自交系P15 0 4、P5 42为试材 ,P1、P2 、F1、F2 、BC1P1、BC1P2 6个世代的有种子果实和无种子果实的比例及 χ2 测验结果表明 ,OS、SN的单性结实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 4个材料的F2 至F5的分离后代中经定向选择 ,获得两个株系OS×P15 0 4 2 9 7 4 1 6(0 0 0 6)和SN×P5 42 13 6 9 6 2 7(0 0 0 7) ,经过与亲本和对照品种的比较 ,证实均具有低温下的单性结实性 ,而且果实的重量分别增加了 10 .17%和 11.47% ,并在 0 0 0 7株系上成功转育了Tm 2 nv基因 ,可以通过与不同性状的材料杂交并在后代定向选择中获得比较优良的具有单性结实的育种材料。单性结实材料OS、Santiam及本研究转育的株系 0 0 0 6、0 0 0 7与对照品种合作 90 3的比较结果表明 ,单性结实材料在开花前后其花柱和子房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 ,而且在低温条件下的自然坐果率亦明显高于对照


东方杉的树种特征与生态价值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描述了杉科属间杂交新树种东方杉(Taxodium mucronatum Ten.×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的起源、特性和生态价值。该树种属半常绿高大乔木,1963年在南京杂交成功,1975年引入上海,并进行无性繁殖,上海现约有大树2000株。该树种此前鲜为人知,但如今因其树形美观,生长速度快,且兼备耐盐碱、耐水湿和抗风等优良特性,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该杂种的形态与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mucronatum)很相似,但一些营养体的特征与后者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东方杉树干基部圆整,无板状根;树皮有明显横裂;主干离地约5m处常形成分杈。


大豆DNA导入引起大麦籽粒蛋白含量及氨基酸含量变异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种子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和两种不同压力基因枪法将大豆总DNA导入大麦,提高了大麦后代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四代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追踪分析及第四代籽粒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大麦籽粒的高蛋白含量及质量变异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本试验还分析比较了两种DNA导入法,采用基因枪法比花粉管通道法在保持后代高蛋白遗传稳定性方面效果更好。在两种不同压力基因枪处理中,1300psi压力处理比1500psi压力处理更适合大豆总DNA的导入。在本试验中我们还获得了两个高蛋白性状较稳定的穗行,它们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67%和7.991%。
关键词: 大麦 大豆 外源DNA导入 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含量 遗传稳定性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获得具有蜡质基因反义片段的转基因水稻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构建剔除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反义蜡质基因重组质粒p1 3W8的基础上 ,用分别携带p1 3W8质粒和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pCAMBIA1 3 0 0质粒的根癌农杆菌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粳稻 3个品种进行共转化。试验结果显示 ,共感染混合液中pCAMBIA1 3 0 0菌液比例高 ,抗性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也较高 ;抗性愈伤组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潮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 98% ,反义蜡质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68%。在 1 0 5株转基因植株中 ,反义蜡质基因阳性株为 3 0株 ,占转基因植株的 2 8.6%。乙酰丁香酮处理组的平均转化频率略高于未处理组 ;在乙酰丁香酮的各种处理中 ,直接浸泡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稍高于其它处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