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肉兔李氏杆菌病的诊断

中国养兔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桑叶提取物的杀虫杀菌活性初步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寻找马桑中的活性成分,利用活性跟踪研究了马桑叶乙醇/水提取物及其分段产物室内对小菜蛾、麦蚜、苹果轮纹病菌等靶标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马桑提取物对小菜蛾、麦蚜有较强的拒食(胃毒)作用,并抑制其生长发育,对苹果轮纹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就各分段产物而言,氯仿相、水相、乙酸乙酯相分别是小菜蛾、麦蚜、苹果轮纹病菌的活性部位。初步判断,从马桑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氯仿相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水相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乙酸乙酯相为黄酮类化合物。

关键词: 马桑 小菜蛾 麦蚜 苹果轮纹病菌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问题和技术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旱地 节水农业 降水 水资源 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系)对吸浆虫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主要小麦产区推广或即将推广的优良品种(系)以及一些抗源材料共478份进行了田间抗吸浆虫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吸浆虫抗性有显著差异,对吸浆虫抗性较好品种(系)共有143份,其中,免疫的占4.81%、高抗的占9.83%、中抗13.60%、低抗11.09%。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吸浆虫 抗性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量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种子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全株总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可以探讨油菜杂种优势产生原因,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在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1141B和双高恢复系垦C1构建的F2作图群体中,运用SRAP、AFLP和SSR三种标记技术构建了一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244个标记,分布于20个主要连锁群、1个三联体上,图谱总长度为2 769.5 cM。采用Windows QTLCartographer Version 2.0统计软件及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油菜单株产量及其3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s 16个,分布在9个连锁群上,其中第6和13连锁群最多,均有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0.38%~73.34%。对于同一性状,等位基因的增效作用既来自母本,亦源自父本;采用双向方差分析法对位点间互作及其上位性进行分析,检测到26对影响产量构成性状的上位性互作效应QTL,说明油菜基因组中存在大量控制产量的互作位点,油菜产量性状的上位性存在着多效性,上位性互作包括QTL与非QTL位点,其中以非QTL位点较多。一般互作位点的独立效应值较小,而互作的效应值显著增大,且一般超过两位点独立效应值之和。反映了控制产量性状基因的复杂性。上位性是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QTL定位 上位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囊尾蚴18kD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在体外获得高纯度的猪囊尾蚴病的诊断抗原,克隆了猪囊尾蚴18kD蛋白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18kD蛋白为一种分泌表达蛋白,为该蛋白的体外表达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猪囊尾蚴 18kD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艺措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强筋小麦的播期、基本苗、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等7个目标性状的数学模型;实现7 5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达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播期10月6~7日,基本苗104.8~106.8万/hm2,施氮(N)量294.9~308.0 kg/hm2,施磷(P2O5)量139.2~152.2 kg/hm2,施钾(K2O)量180.1~200.3 kg/hm2;经在同样生态类型区45.9 hm2麦田示范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 强筋小麦 农艺措施 产量 品质 技术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抗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的QTL分析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ZDD2315是我国特优抗源。本文旨在定位ZDD2315对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QTL。试验以Essex为母本,ZDD2315为父本和轮回亲本,创建了一个包含114个单株的BC1群体。采用250个SS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通过MAPMAKER 3.0构建了包含25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 963.5 cM,平均每个连锁群上10.0个标记,标记平均间距11.8 cM。采用Win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检测到3个抗1号小种的QTL;其中rhgR1-1和rhgR1-2位于G连锁群的Sat-210~Sat-168和Sat-168~Sat-141区间,贡献率分别为22.4%和21.8%;rhgR1-3位于D2连锁群的Satt672~Satt413区间,贡献率6.2%;rhgR1-1和rhgR1-3分别与Sat-210和Satt672共分离。5个QTL与抗4号生理小种有关;其中rhgR4-1和rhgR4-2位于G连锁群的Satt275~Sat-210和Sat-168~Sat-141区间,贡献率分别为22.8%和28.9%;rhgR4-3和rhgR4-4位于H连锁群Satt442~Sat-401和Sat-334~Satt181区间,贡献率分别为12.0%和10.5%;rhgR4-5位于L连锁群Satt652~Sat-301区间,贡献率5.9%;rhgR4-2和rhgR4-5分别与Sat-168和Satt652共分离。不同遗传体系控制ZDD2315对1号和4号小种的抗性。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主要QTL位于G连锁群的相近区段,且具有较大贡献率,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育成兼抗两小种的品种。

关键词: 大豆 遗传图谱 胞囊线虫(SCN)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阳地区弱筋小麦生态区划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品质化验结果,将信阳地区分为3个弱筋小麦生态区:北部平原弱筋小麦种植区,适宜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包括淮滨、息县的24个乡镇;沿淮洼地弱筋小麦种植区,包括息县、淮滨、固始三县沿淮的12个乡镇。中部缓丘垄岗普通小麦种植区弱筋小麦次适宜区,包括平桥、河、罗山县等7个县区116个乡镇。

关键词: 信阳地区 小麦 弱筋 品质 生态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RAP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多态性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10条,平均5.8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8.75%~38.89%,平均为28.23%。用24对引物组合对组合1141B×垦C1构建的F2群体各单株多态性进行了分析,F2群体多态性标记75条,平均为3.12条。用卡平方测验检测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频率是否偏离了期望比例1∶2∶1(共显性标记)和3∶1(显性标记)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仅有1个SRAP标记偏离了1∶2∶1分离规律,仅占1.33%。试验结果表明,SRAP标记适于进行油菜品种的多态性分析和图谱构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多态性 SRA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