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肉组织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分析方法,即样品用McI-Vaine-EDTA溶液提取,C18小柱净化,流动相洗脱定容,选择355nm为检测波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2、0.03、0.04mg/kg,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95%~5.73%,平均回收率为80%~92%。


见血封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中草药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和鉴定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根韧皮部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抑菌活性。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作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对内生真菌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见血封喉根的韧皮部中分离出6株内生真菌,经形态鉴定分属于聚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 LK.ex Fr.)、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 LK.ex Fr.)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 DC.ex Fr.)。其中内生真菌J6的发酵上清液对MR-SA有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8 mm。结论首次对见血封喉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内生真菌J6对MRSA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亚红沙港环境特征及赤潮生物调查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2006年和2007年对三亚红沙港的自然环境概况、污染物来源和养殖状况及赤潮生物进行调查分析,为热带港湾赤潮可持续防控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亚红沙港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半封闭型港湾;沿岸地表径流很少;污染物来源有养殖污染、生活污染和船舶污染,网箱养殖污染和沿岸池塘养殖污染是红沙港海域污染的主要来源;该海域赤潮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共38种,主要种类为硅藻和甲藻,硅藻占68%,甲藻占26%;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该海域丰富的赤潮生物种类构成了该海域赤潮发生的潜在因素。


长期高温对黄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英文)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高温是热带地区夏季黄瓜产量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本试验中以"新泰密刺"为材料,研究了长期高温(32~38℃)和适温(22~29℃)对黄瓜叶片和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前期的叶片生长比对照快,高温处理后期叶片面积小于对照。长期高温使黄瓜的产量、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根活力都明显降低。在长期高温条件下,叶片和根中SOD活性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加幅度亦大于对照。14C示踪结果表明,长期高温处理使分配到根中的同化产物也明显低于对照。


RAPD和SSR标记检测海南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应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自海南省的51份普通野生稻样品籼粳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具有多态性标记位点96个,占总位点的78.05%,所用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值为0.720。2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多态性高的22对引物,共扩增出188个标记位点,其中172个具有多态性,占总位点的92.10%,SSR引物的PIC平均值为0.794。显然,SSR检测出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RAPD和SSR标记的分子聚类获得了趋势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聚类树状图。聚类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揭示了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一定程度的籼粳分化,其中偏粳多于偏籼。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海南普通野生稻在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上的地位,并对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乐果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推荐浓度N(625mg/L),2N(1250mg/L),4N(2500mg/L)三个施药浓度分别喷施处理植株和土壤,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乐果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乐果在土壤中降解很快,半衰期为0.8~0.9d;植株喷施乐果时,香草兰果、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1~6.4d,2.5~4d,3~4.2d;土表喷药后,乐果在植株各组织中的残留量远低于植株直接喷药的残留量,其最大残留量为0.0941mg/kg。不同施药方式,乐果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乐果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土表喷药时,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喷药后第1d达到最大。比较香草兰各组织的最大残留量,植株喷药后表现为叶≥果>茎;土表喷药后则表现为果>叶>茎。但就消减动态而言,喷施同样浓度的乐果后,果荚中消减最慢,最后的残留量最大,说明果荚容易吸收积累乐果。


内生拮抗细菌BEB2的分子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细菌BEB2做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并研究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下BEB2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以及应用BEB2对香蕉枯萎病进行防治测试。结果发现,香蕉内生拮抗细菌BEB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下的BEB2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具显著差异,在King B2培养基上抑菌作用最强,最适抑菌温度为32℃,最适抑菌pH值为9.0。香蕉枯萎病盆栽防治实验结果发现,菌株接种离体叶片和植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防治效果良好;该菌株连续20次转接培养,遗传稳定性高,抑菌谱较宽,具一定的生防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内生芽孢杆菌 16S rDNA 香蕉枯萎病菌 抑制作用


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天然椰子油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以天然椰子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料液比、木瓜蛋白酶含量以及酶的作用时间、温度、酸度等,并利用NaCl加速油的分离,同时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来研究制备天然椰子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制备天然椰子油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纯椰浆∶水,W/W)为100∶45~100∶60,添加0.075%木瓜蛋白酶(以纯椰浆质量计),3%NaCl(以样品中总水分含量计),在55℃下酶解9h,5000r/min离心30min,然后再旋转蒸发(0.08MPa,60℃)30min,提油率达82.9%。所得椰子油具有显著的椰香味,其酸值为0.17mgKOH/g,过氧化值未测出,酶解过程中pH值变化幅度较小,菌落总数比空白椰浆和不添加NaCl的酶解体系显著降低,副产物椰子乳清新鲜度高。


温度对麦蛾柔茧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温度变化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对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寄生作用中的影响,研究了室内17,20,23,26,29,32和35℃条件下,麦蛾柔茧蜂对不同密度的印度谷螟5龄幼虫的麻痹和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在17~29℃范围内,寄生蜂的寄主处理时间与温度成反比,从17℃的0.341d到29℃的0.068d,但温度再升高时,处理时间又延长。寄主搜索率也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17℃时最低,为0.056;29℃时最高,为1.895;当温度升高到32~35℃时,寄主搜索率又下降。温度调节的功能反应模型表明,在26~29℃范围内,寄生率较高。可见,在26~29℃时,麦蛾柔茧蜂对印度谷螟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对寄生蜂繁殖后代有利。


水肥耦合对橡胶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土培条件下进行3个水分水平和6个施氮水平处理试验,研究了水肥耦合处理对橡胶苗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苗的根系形态及其活力均表现出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在土壤相对含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则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系形态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呈单峰型曲线,在施氮0.25 g/kg与0.75 g/kg处理之间达最高值,说明轻度降低土壤水分及增加施氮量能迅速提高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快速生长,但过度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对根系活力有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