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个茄子品种的核型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栽培茄的2个品种即屏东长茄和紫奇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屏东长茄的核型公式为2n=22m+2 sm(2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0M1+14M2;紫奇的核型公式为2n=20m+4 sm(2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M1+10M2;两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均属于2A型。


椰子胚的离体培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椰子成熟胚为外植体,得出其胚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条件如下:①胚的启动培养最适培养基为Y3+6-BA0.5mg·L-1+NAA0.5mg·L-1+蔗糖60g·L-1+活性炭2.5g·L-1的液体培养基;②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Y3+6-BA1.0mg·L-1+NAA1.0mg·L-1+蔗糖60g·L-1+活性炭2.5g·L-1+琼脂7.0g·L-1;③最适生根培养基为Y3+IBA2.0mg·L-1+NAA2.0mg·L-1+6-BA1.0mg·L-1+蔗糖45.0g·L-1+活性炭2.5g·L-1+琼脂7.0g·L-1。试管苗经练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0%以上。


抗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的杀菌剂筛选及其交互抗性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为筛选抗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23种杀菌剂对8株抗、感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通过EC50值、EC90值及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测定等综合分析表明:对芒果炭疽病菌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咪鲜胺,其平均EC50值和EC90值分别为0.04、0.21μg/m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氟硅唑·恶唑菌酮、戊唑醇、腈菌唑和多抗霉素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也较强,与多菌灵不存在交互抗性,这9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芒果炭疽病的首选杀菌剂。另外,三唑酮、异菌脲、三环唑和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于芒果炭疽病的防治。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之间,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与烯唑醇,嘧菌酯、醚菌酯与腈菌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与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与氟硅唑·恶唑菌酮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百菌清与嘧菌酯、醚菌酯和腈菌唑·醚菌酯,恶霉灵与嘧菌酯、醚菌酯、腈菌唑·醚菌酯和三唑酮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


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番木瓜的初步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 》 2009 CSCD
摘要:以番木瓜"solo Ⅱ"号植株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了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PRSV-CP)278bp片段的遗传转化.采用质粒DNA和农杆菌菌液两种导入液,分别处理花187和232朵,收获成熟番木瓜105和30个,座果率分别为56.15%和12.93%,随机选择每种载体的种子100粒播种,成株率分别为61%和60%.对T1幼苗(除含空载体外)全部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为质粒DNA和农杆菌菌液两种导入液转化所得的幼苗阳性率分别为50.54%和51.22%.
关键词: 番木瓜 花粉管通道法 PRSV-CP基因 PCR检测


木薯中氰化物含量的异烟酸-吡唑林酮分光光度法测定
《分析仪器 》 2009 CSCD
摘要: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木薯中氰化物的含量。改用无水乙醇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显色剂吡唑啉酮的溶剂,效果更好。结果表明,氰化物含量在0~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1231x+0.0014,相关系数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93.8%~97.2%,相对标准偏差0.32%~1.21%,最低检出限0.02mg/kg。该方法稳定性好,线性相关性高,简单实用,重现性好。
关键词: 木薯 氰化物 N,N-二甲基甲酰胺 无水乙醇


甘蔗茎秆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初步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茎秆是利用转基因方法生产重组药用蛋白或有价值的化合物的理想器官,构建能在甘蔗茎秆中高水平表达异源蛋白质的表达载体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一个高效表达的载体,启动子则是其最重要元件之一,因此,茎秆特异性启动子的获得是甘蔗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前提。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到甘蔗己糖转运蛋白基因PST2a5′端上游的一段长1968bp的序列(Ppst2a),经序列测定及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结构。此序列置换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CAMBIA1900,该启动子下游为gus基因。利用基因枪法转化甘蔗的茎和叶,对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己糖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只在甘蔗茎中驱动gus基因瞬时表达,该启动子具有茎秆特异性。


10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简报)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采用苗期、田间抗性评价方法,对引进的10份香蕉种质(台蕉1号、台蕉3号、台蕉4号、台蕉7号、GCTCV-106、GCTCV-119、GCTCV-247、FHIA-03、FHIA-18、FHIA-25)进行枯萎病4号小种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10份香蕉种质中,GCTCV-119、FHIA-18、FHIA-25抗性为高抗;台蕉1号、台蕉4号、GCTCV-247、FHIA-03抗性为抗;台蕉3号、台蕉7号、GCTCV-106抗性为中抗。


海杧果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杧果Cerbera manghas别名山样子、猴欢喜、黄金茄等,为夹竹桃科海杧果属植物。海杧果属约15种,分布于亚洲和澳大利亚热带地区;我国产1种,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研究报道海杧果中主要含有强心苷、环烯醚萜等萜类、木脂素和黄酮等化学成分。对海杧果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以及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和毒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