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肠杆菌YSY1产腐胺特性及相关基因分析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大肠杆菌YSY1菌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腐胺和精胺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确定菌体基因组中存在的相关氨基酸脱羧酶基因,探讨基因表达产物对两种生物胺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精胺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1~6h内由初始的198.04μg/mL变为156.33μg/mL;腐胺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1~6h的变化范围为14.61~18.83μg/mL。菌株基因组携带有鸟氨酸脱羧酶基因,精氨酸脱羧酶基因等参与精胺和腐胺相互转化的相关酶基因并未检测出。


猪鼻支原体vlp重复区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猪鼻支原体(Mhr)是临床猪场常见病原菌之一,同时研究证实其与多种人类肿瘤有关。目前对Mhr的血清学检测尚无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Mhr可变脂蛋白(vlp)家族为对象,设计vlp家族蛋白重复区片段融合蛋白,以作为检测用包被抗原使用。方法根据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嗜性,设计并构建串联表达7种Mhr可变脂蛋白vlpA、B、C、D、E、F、G重复区片段的重组蛋白vlpA-G基因。将该基因片段装入pET-32a(+)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鉴定获得阳性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vlpA-G。Western Blot鉴定该重组蛋白与Mhr阳性血清的反应能力,并利用该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猪血清中的Mhr抗体。结果构建表达vlpA-G重组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经PCR及DNA测序正确。IPTG诱导后出现明显蛋白条带,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vlpA-G重组蛋白。Western Blot试验证明重组蛋白vlpA-G能够和Mhr阳性兔血清产生明显的阳性杂交带;利用重组vlpA-G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成功检测Mhr阳性猪血清,证明该重组vlpA-G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蛋白vlpA-G并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作为Mhr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的候选抗原,同时也为Mhr重组蛋白疫苗提供可选抗原。


不同有机物料腐熟剂对麦秸的腐解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实际应用中对麦秸的腐解效果、同时对现有秸秆腐熟剂产品评价指标进行验证,本试验以小麦秸秆为材料,用市场上随机挑选的14种有机物料腐熟剂进行腐解试验,通过测定麦秸腐解率和麦秸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判断麦秸腐解情况,同时测定有机物料腐熟剂和麦秸腐解过程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并将麦秸纤维素降解率、麦秸半纤维素降解率、有机物料腐熟剂纤维素酶活性以及麦秸腐解过程中的纤维素酶活性与麦秸腐解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正确评价腐熟剂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腐熟剂对麦秸腐熟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除有机物料腐熟剂5、9、10、11处理的麦秸腐解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有机物料腐熟剂对麦秸的腐熟作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麦秸纤维素降解率与麦秸腐解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42),而麦秸半纤维素降解率、腐熟剂纤维素酶活性以及麦秸腐解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与麦秸腐解率无相关性,纤维素降解率可以作为腐熟剂施用于麦秸后腐解效果的间接评价指标,而有机物料腐熟剂的纤维素酶活性不能准确反映腐熟剂对秸秆的腐解效果。


小麦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检测土壤脱氢酶活性,在传统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基础上对萃取剂、测定波长、对照、培养时间、TTC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标准曲线制作方法的创新。改进后的土壤脱氢酶活性测定方法为:用甲苯溶解TF(三苯基甲臜)制作标准曲线,以无土+无基质为试验对照,1.0%TTC溶液为基质,土壤中加入pH为7.4的Tris-HCl缓冲液和0.1 mol/L的葡萄糖溶液,在37℃下培养24 h,以甲苯为萃取剂萃取30 min,于492 nm波长下检测吸光值。利用优化后的方法测定转基因抗旱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抗旱小麦与对照(受体小麦)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于返青期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上述方法稳定可行。


香橼精油的组成及香气活性成分的GC-MS-O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橼皮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辨仪联机技术(GC-MS-O)对其成分组成及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香橼精油中柠檬烯的含量最高,为精油的50.53%,其次为对伞花烃(16.40%),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还有γ-萜品烯(8.70%)、罗勒烯(5.03%)、β-蒎烯(3.35%),α-蒎烯(2.66%)和β-月桂烯(2.30%).另外,检测出11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已鉴定的9种为α-蒎烯、β-蒎烯、对伞花烃、柠檬烯氧化物、里那醇、4-萜品醇、反-对-薄荷-2,8-二烯醇、丙酸松油酯、乙酸橙花酯、巴伦西亚橘烯.嗅闻结果显示,伞花烃和丙酸松油酯可能对香橼的特征香气起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