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肉雏鸡三重混合感染疾病的诊治
《中国兽医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011年4月山西省太谷县肉鸡养殖户张某共饲养艾维茵肉鸡5 000只,从第8日龄开始,为防止疫苗接种引起呼吸道感染,张某在饮水中加入强力霉素,每天饮用2次,连用4d后,鸡群状态比较正常。在鸡群12日龄时,突然大风,致使育雏室内的温度突然下降,后来虽然在采取措施后温度又达到30℃以上,但鸡群随即开始出现甩鼻、咳嗽现象,13


基因菌URB反应器处理水中重金属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陶粒菌膜反应器(URB)去除污水中重金属Cd2+,Ni 2+时的特性进行了分析.URB反应器以经过驯化的金属硫蛋白基因菌为核心微生物.在动态实验中,设置进液pH为9、流速为2L/h、温度为37℃,Cd2+,Ni 2+质量浓度为50mg/L的条件下,对URB反应器添加基因菌前后去除Cd2+,Ni 2+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在初始负荷率为0.2~1.0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重金属负荷率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菌膜的反应器对Cd2+,Ni 2+的30mi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6%,80.2%;预浸时间为36h时,Cd2+,Ni 2+的30mi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0%,92.2%;重金属负荷率为0.6时,Cd2+,Ni 2+的30min去除率分别达到99.12%,87.02%.实验所用的金属硫蛋白基因菌对Cd2+,Ni 2+的耐受性较好,此反应器系统对污水中Cd2+,Ni 2+的去除率较高.


小叶锦鸡儿花和根中黄酮及多酚类的抑菌活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离小叶锦鸡儿花和根中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并研究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将小叶锦鸡儿花和根经超声波辅助提取后进行液-液萃取分离,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的体外抑菌效果,并研究其与黄酮类和多酚类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小叶锦鸡儿花和根的不同极性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有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花的二氯甲烷层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效价分别为176.78和243.97 IU/mg。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类和多酚类是小叶锦鸡儿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的活性成分。[结论]小叶锦鸡儿花和根中的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在开发植物源抗菌食品添加剂、水果保鲜剂和抗菌药物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黄酮类 多酚类 抑菌活性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L-6的选育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L-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大豆雄性不育系MSP-287为母本、当地主推品种为父本进行天然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好、综合抗性好,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豆2010002。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 739.8 kg/hm2,比对照晋豆19号(2 544.0 kg/hm2)增产7.7%。蛋白质含量40.89%,脂肪含量22.13%。抗SMV-SC3,SMV-SC7和大豆灰斑病,适合山西省中部地区春播和晋南地区夏播。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配送成本分析与展望
《农业展望 》 2012
摘要:统筹考虑城乡配送体系是落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表现,通过需求互补、资源共享实现物流效率的提高。分析了农村配送成本的内涵、现状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农村配送成本的影响,提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降低农村配送成本的具体措施。


东方蜜蜂气味受体基因Or1和Or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1、Or2的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544932,JN544931)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以探寻传统气味受体(AcOr1)和非典型气味受体(AcOr2)基因在近缘种昆虫间的进化差异。试验所得的东方蜜蜂气味受体基因Or1、Or2的序列长度分别为1247bp和1138bp,各包含4个和2个内含子,编码区序列长度分别为682、686 bp。经序列比对发现,两气味受体DNA序列在东、西方蜜蜂及熊蜂间差异较大,最低相似性仅为56%(AcOr1—BtOr82a-like),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内含子长度及其碱基的变异,而编码区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均达85%以上;从整体分析来看,在膜翅目昆虫中,非典型气味受体AcOr2较传统气味受体AcOr1是相对保守的气味受体基因。


苗期昼夜温差对番茄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苗期昼夜温差对番茄成株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利用微电脑人工气候箱(SPX-250IC),在20℃平均温度下,研究了昼夜3个不同温差0(昼温和夜温均为20℃)、6(昼温和夜温分别为23和17℃)和12℃(昼温和夜温分别为26和14℃)对番茄苗期物质积累和花芽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了定植后的开花、坐果和产量形成状况。结果表明,与0昼夜温差相比,12℃昼夜温差可增加幼苗单株干物质量48.77%~55.73%;可提早花芽分化始期,但苗期处理结束时(28d)减少花芽分化数17.0%~18.2%;前3穗果的开花和坐果时间平均提前2.3和1.9d;但是番茄现蕾数减少了9.2%~19.7%、开花数减少了12.4%~23.3%、坐果数减少了1.5%~30.0%,单株采收果实数减少了5.8%~17.0%,单果质量降低了7.8%~8.3%,前期产量降低了14.3%~16.3%。0昼夜温差不利于番茄干物质积累和后期的持续高产。6℃昼夜温差处理时,番茄幼苗单株干物质量比0昼夜温差时显著增加,前3穗果的开花数、坐果数、单株采收果实数都比12℃昼夜温差时显著增加,单果质量和产量也显著增加。因此,平均温度20℃时,6℃左右的昼夜温差是番茄植株物质积累、花芽分化和产量形成的平衡点,有利于番茄的营养生长和产量形成。该研究可为番茄苗期温度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温度 生长 果实 昼夜温差 花芽分化 开花 产量 番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