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达坂盐湖沉积土壤嗜盐细菌的定向富集与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新疆达坂盐湖的沉积土壤样品,以选择性富集培养获得的嗜盐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16SrRNA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嗜盐细菌的16SrRNA基因文库,随机挑选文库中的100个阳性克隆子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0个克隆分属于细菌域9个属的27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群(48%),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14%)、盐单胞菌属(Halomonas)(13%)为次优势菌群。分析的阳性克隆子中,10个克隆子与GenBank中已报道16S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88.80%到96.90%之间,可能代表新属或新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达坂盐湖沉积土壤的富集培养物中存在种类较为丰富的嗜盐细菌。


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菌的抑菌机制及其分类学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抗菌活性对芒果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经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AmS2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抗菌活性物质分析发现,菌株可分泌产生易溶于水和甲醇等强极性溶剂、对热稳定、pH4~7条件下较稳定的非蛋白类抗菌活性物质。毒力测定表明,菌株抗菌物质粗提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9772 mg/mL和1.9027mg/mL,当提取物浓度3.0mg/mL时,可致使病菌分生孢子壁消解。


钙信号系统与植物激素信号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Ca2+是高等植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信使分子,能介导植物对外界信号的刺激反应,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并参与植物体内多种刺激-反应的藕联过程。目前证实在植物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DPKs)、钙调素(CaM)、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CBLs)三类钙结合蛋白,这些蛋白质可识别特定的钙签名,并依赖这些钙信号向下游转达以适应外界刺激。Ca2+信使系统与激素在植物的花发育(成花诱导、花芽分化及开花调控),有性生殖方面(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逆境生理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有关学者在植物激素受体蛋白、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Ca2+相关的信号传递机理的研究中发现:Ca2+/CaM、Ca2+/CDPK和Ca2+/CBL三类钙信号系统与植物激素信号密切相关。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番茄红素
《食品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丙酮/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波振荡法提取保健食品中的番茄红素,采用Symmetry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体积比为70∶30),检测波长472 nm,用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率在80.9%~95.3%之间,变异系数在0.75%~7.19%之间,最低检出限为0.1 mg/kg。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产几丁质酶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作用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对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分别以香蕉枯萎病镰刀菌细胞壁和几丁质为唯一碳源进行几丁质酶产生菌初筛和复筛,然后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从几丁质酶产生菌中筛选出一株香蕉枯萎病拮抗菌。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XW-2。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及碳源对XW-2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在初始pH为7~8,温度为31~34℃时活性最高,几丁质诱导的发酵液活性高于病原菌细胞壁。发酵液能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拮抗试验可见病原菌菌丝缢缩、消解、顶端膨胀,菌丝体畸形、断裂。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几丁质酶 枯草芽孢杆菌 筛选 拮抗机制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CAS19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克隆了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CAS19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并对cepR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同源性分析表明,CAS19的cepR核苷酸序列与Burkholderia cepacia LMG1222cepR基因的同源性为99%;cepR基因全长768bp,包含一个完整的231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239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6.59kD,理论的等电点为5.55,含有一个LuxR型HTH结构域,在氨基酸残基的不同区域分布有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N-肉豆蔻酰化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还有一个明显的跨膜结构。本研究结果将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嗜铁素合成相关研究提供调控基因信息和参考依据,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cepR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油棕新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上对油棕新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为这些新选育油棕种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技术对海南和云南的22份油棕新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23个引物共扩增得到201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41.8%。聚类分析可将22个品种明显的划分为2大类:采自海南的R1~R12新种质材料与采自云南的V20新种质材料聚为一类;采自云南的其余新种质材料聚为一类。[结论]海南与云南新选育的油棕种质材料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