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木薯基因组DNA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木薯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结果表明,DNA浓度在710.0~967.5ng/μL之间,OD260/OD280在1.73~1.92之间,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较高,适用于进一步的SSR、ISSR等分子标记分析。


防治扶桑绵粉蚧化学农药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环境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防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 lenopsis Tinsley有效化学药剂,在室内测定了9种化学农药对该虫的致死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出4种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三氯杀螨醇、阿维菌素、阿维-氯氰、联苯菊酯4种药剂对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在23.7%~66.7%之间,明显低于对1龄若虫的作用效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和毒死蜱4种化学药剂,在田间施药后第5天的防治效果可达到91%以上,其中啶虫脒和毒死蜱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5.6%和98.2%。在防治应用中,建议推荐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马拉硫磷和毒死蜱5种药剂,同时应注意针对不同的虫态有必要适当调整用药浓度(就除害处理而言)和施药次数,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香蕉象甲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挥发性成分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香蕉新鲜假茎与香蕉象甲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假茎象甲+新鲜假茎、球茎象甲+新鲜假茎、假茎象甲+球茎象甲+新鲜假茎)的挥发性成分,研究香蕉象甲为害对香蕉假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新鲜假茎与球茎象甲为害诱导的新鲜假茎、假茎象甲和球茎象甲共同为害诱导的新鲜假茎三者挥发物中相同成分为十三烷,与假茎象甲为害诱导的新鲜假茎挥发物没有相同成分。香蕉象甲不同种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的相同成分为癸酸乙酯。香蕉新鲜假茎与香蕉象甲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的挥发物中均含有烃类和酯类,香蕉象甲不同种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挥发物中还含有不同的比例的醛类、酮类、醌类和酚类等。
关键词: 香蕉假茎 香蕉象甲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海杧果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中药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海杧果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95%乙醇冷浸,减压回收乙醇,得到乙醇粗提物;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将这两种提取物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海杧果的乙醇粗提物中分离出27个化学成分,鉴定出15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5.694%;海杧果根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出35个化学成分,鉴定出2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8.049%。海杧果根的这两种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有10种相同成分,即从海杧果根的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结论:海杧果根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种类也较多,为海杧果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高密度发酵P.pastoris诱导表达葡聚糖外切酶
《生物技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P.pastoris的pAOX1表达系统表达CBHⅡ酶。方法:PCR法扩增木霉的cbhⅡ基因。将其克隆进P.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电转法将其cbhⅡ基因重组于P.pastoris基因组,筛选高G418抗性的克隆为工程菌。重组CBHⅡ酶的生产是在50 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24h补加甘油-PTM4增殖细胞,然后用甲醇诱导表达64h。结果:放罐时生物量为A600=180,重组CBHⅡ产量为80mg/L。表达产物具有酶解羧甲基纤维素的活性。结论:实现应用pAOX1表达系统在生物反应器中高密度发酵P.pastoris诱导表达CBHⅡ。该研究为重组CBHⅡ的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
关键词: 葡聚糖外切酶 P.pastoris 高密度发酵


β-环糊精对毒死蜱的分子识别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在农药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研磨法、超声波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β-CD与毒死蜱的包合物,并利用紫外光谱、差示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法,分析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以及毒死蜱在β-CD溶液中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饱和水溶液法的包合效果最佳,包合率达到45.8%;最佳条件为:投料比1:1(摩尔比),恒温搅拌时间3h,包合温度为60℃;验证结果表明反应形成了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且稳定常数为K=33.33L/mol,吉布斯函数△G=-8.69KJ/mol。试验证明了β-CD能够对毒死蜱产生包合作用,毒死蜱分子部分功能基团进入了β-CD空腔,并形成了稳定包合物。


海南文昌市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异特征及环境风险分析
《土壤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比1985、2000、2008年三个时期全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分析其20多年来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其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自1985年至2008年的23年间,有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有较大的变化,随时间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三个年代土壤有效磷的平均值分别为9.31、23.11和33.31mgkg-1;从空间插值来看三个年代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分别符合椭球模型、指数模模型和高斯模型;按照全国统一划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分级标准来看各个级别各年代的差异较显著;利用Hesketh等提出了土壤磷素淋溶的"突变点"原理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对文昌市土壤有效磷进行了风险分析,得出了以等级面积百分比为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最佳拟合方程,并预测出全市超过50%的土壤面积出现磷淋溶的年份有22年,并且7年后将有超过60%的土壤面积出现磷的淋溶。


木本植物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木本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从材料选择、冰冻方法两个方面总结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对比不同冻存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木本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应用前景。


香蕉茎纤维提取微生物初筛的一种新策略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香蕉的主产国之一,随着香蕉茎杆的综合处理、利用技术的不断深化,香蕉纤维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香蕉纤维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还没有获得高效的微生物提取菌株。本文以香蕉茎杆纤维脱胶为背景,采用脱胶菌侵染新鲜土豆片的方法,探讨了一种香蕉茎纤维提取微生物初筛的新策略,为香蕉纤维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