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港地区2007/2008年度小麦生产特点和气象条件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 》 2009 CSCD
摘要:2007/2008年度在晚播条件下不仅产量未减,而且在328.1mm的低蒸散量情况下,实现了7155.9kg/hm2的高产和2.18kg/m3的高水分生产率(WUE)。通过分析相应的气象资料,结果表明,(1)当年热量分布较好,返青、拔节和孕穗期气温偏高,较常年积温偏多147.3℃.d,较2000年后平均积温偏多58.9℃.d,利于晚播发育;而灌浆期温度又偏低,较2000年后平均积温少26.7℃.d,有利于灌浆;(2)降雨量分布合理,前期少而孕穗期和灌浆期多于常年;(3)光照分布较好,小麦返青时段日照充足,较常年多15h,有利于晚播小麦生长;5月份小麦灌浆期日照时数较常年多25h,有利于灌浆。研究结果对未来高产高水分生产效率栽培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黄瓜生育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针对温室黄瓜生产中CO2浓度亏缺和地温偏低的问题,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提高温室内CO2浓度,在任何时刻均约为无秸秆温室内CO2浓度的1倍,并始终高于外界CO2浓度,满足了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需要。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提高地温,与对照相比,10 cm地温提高1.13~1.52℃,20 cm地温提高1.71~2.01℃。黄瓜植株长势优于对照,可提早5 d采摘,前期产量提高30.58%,收益显著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抗褐斑病离体鉴定的方法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mali(P. Henn.)Ito]抗病性离体接种鉴定的方法,以苹果品种鸡冠(抗)、国光(较抗)和富士(感)离体叶片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调查平均每叶片发病病斑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孢子浓度,不同接种方式和不同培养温度,发病病斑数表现出显著差异;抗病性离体鉴定最优方法为:孢子浓度5×105个·mL-1,叶片双面接种正面朝上放置,接种后培养温度25℃,培养第7天调查叶片发病情况。此方法可用于苹果种质资源大规模抗褐斑病性评价以及杂种实生树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夏玉米进一步高产核心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光热资源特点,提出了夏玉米"一小二高三晚"高产栽培思路,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一小"指缩小种植行距;"二高"系选种高耐密、高经济系数品种;"三晚"即适当晚定苗保整齐度,晚追肥保穗粒数和千粒重,晚收获提高籽粒饱满度。研究结果表明,选种耐密性好、经济系数>0.53的品种;高密度50 cm左右小行距等行种植;5~6展叶期定苗;在一般施肥水平下,重施底N肥,大喇叭口期再追施N肥30%;宜于高产。延迟夏玉米收获期至10月初,可增产5%~10%;晚收不失为一项增加产量、提高光热水肥土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