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棉叶片衰老特点及高产生理机制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交棉生育后期主茎倒3叶的衰老、抗衰老生理指标及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豫杂35和中棉29与中棉19相比较,主茎叶的叶绿素含量高,随叶龄增加下降慢;叶片生长前期气孔导度大,生长后期叶片中SOD和POD活性高、MDA含量低、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大,光合速率高而且随叶龄增加下降缓慢.3个品种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倒抛物线型,但是豫杂35和中棉29的日变化曲线平缓、中午下降幅度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


小麦不同品种缺苗断垄对产量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06
摘要:为探讨缺苗断垄对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在大田状态下选择不同品种不同断垄程度小区进行调查,并对断垄率、籽粒产量及其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缺苗断垄引起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穗数减少,随着断垄率的增加,穗数逐渐减少,产量逐渐降低,产量降低幅度小于断垄率的增加幅度,在断垄率为12.00%~45.44%的情况下,产量降低幅度为9.03%~28.68%;在断垄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品种的减产幅度基本一致。对于豫麦49,断垄引起的产量降低,主要从穗数和穗粒数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对于周麦16,断垄引起的产量降低主要从穗粒数上得到一定的补偿。


小麦品质微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小麦品质微量测定方法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方面应用的效果,本文选择了黄淮冬麦区和部分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面筋强度不同、又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以及若干个苗头品系共30份材料,在同一条件下种植和制粉测定,相关分析表明:①HMW-GS评分是反映蛋白质质量的指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GMP为受蛋白质质量影响更大的指标;SIG和SDS沉降值是受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共同影响的指标。②吸水率既受蛋白质数量影响又与硬度有更强的相关性。③白度与硬度和吸水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本文指出:①当仅用单一微量测定方法对小麦面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时,以SIG(谷蛋白溶涨指数)较为理想。②弱化度反映的信息优于稳定时间,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中都应重视。③籽粒硬度是国际小麦分类的主要指标,在国内尚缺硬度测定仪器时,可先用吸水率代之。④由于面粉白度与硬度呈负相关,在硬麦育种中应注意加强对亲本和后代白度的适当选择。


旱地谷子集水保水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地膜覆盖与保水剂两种集水保水技术集成应用,观测了抽穗期不同处理谷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分析了不同集水保水技术对产量和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速率日变化存在“午休现象”,两种覆膜方式结合使用保水剂的处理使这种趋势有所减轻;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以上午8:00最高。地膜覆盖与保水剂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平膜方式与垄沟方式分别较露地栽培增产78.98%和60.12%,保水剂使用较不使用平均增产7.66%,季末垄膜沟植有较好的水分效应,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平均较对照增加59.9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