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地霉Cryytococcus neoformans脂肪酶的双水相萃取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无机盐的双水相体系对白地霉脂肪酶的萃取分离效果,对PEG/(NH4)2SO4成相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考察体系PEG分子量、不同的无机盐、PEG浓度、(NH4)2SO4浓度、离子强度、pH及(NH4)2SO4浓度对反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初步确定在PEG浓度15%,(NH4)2SO4浓度22.5%,pH8.0,不加NaCl的条件下进行双水相萃取,脂肪酶分离系数和纯化倍数分别为6.8和7.5,比活力达到40.3U/mg蛋白。


早熟粮饲兼用高淀粉玉米新玉35号的选育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新玉35号是新疆农科院粮作所育出的早熟优质高产粮饲兼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新疆北疆春播产量684.6~850 kg/667 m2,最高产量996.8 kg/667m2,生育期105 d。南疆复播产量582.9 kg/667 m2,比对照新玉9号增产9.3%,复播最高产量734.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5%,生育期89 d,与对照相当,所需≥10℃有效积温2 300℃。籽粒粗蛋白含量10.4%,达到国家饲料玉米一级标准,粗脂肪4.8%,赖氨酸含量0.32%,淀粉含量74.73%,达到国家高淀粉玉米二级标准。籽粒容重764 g/L,千粒重300 g,籽粒硬粒,金黄色。植株高达280 cm,生物产量高,保绿性好,可粮饲兼用,亦可加工淀粉,适合新疆南疆复播和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种植。


棕黄土高肥力麦田肥料效益与施肥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针对小麦生产中经验施肥、高产不稳产的情况,研究了高肥力麦田氮磷肥料的效益。结果显示在合理的氮磷平衡施肥下,可使小麦增产增效,化肥利用率提高,并提出了高产麦田平衡施肥技术方案。


典型灰漠土棉田土壤无机磷对不同施肥方法响应动态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因为连续多年的施肥,土壤中存在巨大的由固定态磷组成的磷库,通过一定方法使磷库中固定态磷转化为对植物有效的磷对农业和资源环境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典型灰漠土棉田进行不同施肥方法的试验,研究在棉花生长条件下整个棉花生育期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效磷、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激活利用土壤固定态磷的方法。结果表明:(1)肥料类型、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的变化可以影响典型灰漠土棉田无机磷组分的动态,一定程度上能激活土壤中固定态磷,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2)对于典型灰漠土棉田,钾素用量较常规减半、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50 kg腐殖酸肥料等措施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而提高磷肥的当季利用率。(3)在灰漠土中,Ca2-P对土壤有效磷贡献最大,是作物的主要磷源,而Ca8-P、Al-P、Fe-P对土壤有效磷也有一定贡献,是作物的缓效磷源,O-P、Ca10-P对土壤有效磷贡献不明显。


论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农业生物质能以其可再生性和环境的适应性的优势,在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阐述发展农业生物质能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农业生物质能将会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并在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甘草水肥耦合效应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针对新疆人工种植甘草产量低、水肥利用效率不高的生产状况,以水肥耦合为中心,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效应解析,结果表明:在灌水量、施肥量充足情况下,甘草产量与灌水量、施肥量呈抛物线关系;水肥耦合效应明显,具有明显增产效果,在灌水量为:255.56mm、施肥量为:900.00kg/hm2时,甘草产量达到13226.48kg/hm2,但过多的水肥投入并不有利于甘草增产,在灌水量超过273.3mm或施肥超过900.00kg/hm2时,甘产产量呈下降趋势。


新疆主要春小麦品种耐盐性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对新疆主要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室内盐水、大田盐分胁迫条件下及盆栽耐盐性鉴定,总结出目前新疆主要春小麦新品种均不属于耐盐品种,不适宜在盐分浓度较高地块种植,其中新春6、7、8、11和12号等可在中度及其以下盐分浓度地块种植。同时,温4、91-4-2、92-8-2等一些春小麦耐盐品系,在今后几年内将进入市场。


和田冬小麦播期与播量效应研究初探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研究表明:在和田地区随着播期推迟,冬小麦全生育期逐步缩短,但在同一播期,密度增加生育期有所增加;播期推迟,影响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小穗分化及小花分化,造成小麦分蘖减少、穗小粒少。因而,冬前分蘖总数和总茎数也随之减少;在冬前总茎数中分蘖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减少,因播量的弥补,分蘖总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穗粒数、千粒重逐步增加,成穗数下降,但在同一播期内,穗粒数、千粒重随播量增加而下降,收获穗增加;晚播小麦的增产要依靠群体,走"小个体,大群体"的增产途径。


接种丛枝菌根菌对盆栽孔雀草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在盆栽孔雀草上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在两个月的试验期内,前40 d两种处理在株高、茎粗、主叶片数上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宿主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在单株花蕾数上表现出延缓生殖生长的作用;后20 d两种处理在茎粗方面以及处理G.versiforme在株高上仍然表现出显著的促进宿主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而两种处理在单株花蕾数上表现出促进生殖生长的作用,但对花冠直径没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