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乌檀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Pierre ex Pitard)Merr.et Chun茎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乌檀茎干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相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乙氧基牛眼马钱托林碱(1)、3,14-二氢狭花马钱碱(2)、安枯斯特定碱(3)、3,14-二氢-19-乙氧基牛眼马钱托林碱(4)、4-(3-氨丙基)-2-甲氧基苯酚(5)、松脂素(6)、(-)-去甲氧基木兰素(7)、(+)-去甲氧基木兰素(8)、右旋杜仲树脂酚(9)、(+)-南烛木树脂酚(10)、猫眼草酚D(11)、3,4-二甲氧基苯酚(12)、顺式-5-羟基亚铁酸(13)、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2-二醇(14)、(+)-赤式-7-乙氧基愈创木甘油(15)、(-)-赤式-7-乙氧基愈创木甘油(16)和苏式-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乙氧基丙烷-1,2-二醇(17).结论:其中,化合物5和1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7~13和15~17为首次从乌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蜻蜓凤梨AfHSP基因的分离与功能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蜻蜓凤梨是一种重要的热带花卉,在生产上由于其开花时间、开花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常用乙烯进行催花,但当温度高于32℃时乙烯的催花效率明显降低,推测可能与相关热激蛋白有关。热激蛋白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调节蛋白,在植物体应对高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蜻蜓凤梨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前期对蜻蜓凤梨成花素基因AfFT2 (Aechemia fasciata FLOWERING LOCUS T 2)响应乙烯调控开花的研究,筛选出3个可能与开花相关的热激蛋白基因并将其命名为AfHsp20、AfHsp17.6、AfHsp70 (Heat shock protein 20, Heat shock protein 17.6, Heat shock protein 70),分别对3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功能鉴定及与AfFT2基因启动子的互作实验,初步证实AfHsp20、AfHsp17.6、AfHsp70的表达量受温度影响且响应乙烯,其中AfHsp17.6能与AfFT2启动子发生互作。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高温条件下乙烯催花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也为解决高温环境中凤梨科植物催花问题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甘蔗ShPR10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与甘蔗线条花叶病毒P1蛋白的互作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程相关蛋白 10(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 10,PR10)在植物抵抗病毒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以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编码的RNA沉默抑制子P1 为诱饵,筛选获得一个甘蔗ShPR10 蛋白.为探究ShPR10 在甘蔗应答SC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甘蔗ShPR10 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法分析ShPR10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ShPR10 与SCSMV P1的互作关系,采用农杆菌共浸润瞬时表达系统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ShPR10 对P1 沉默抑制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蔗ShPR10 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 570 bp,编码一个不稳定亲水蛋白,蛋白分子量为 21.17 kD,等电点为 4.77,含有一个P-loop基序,不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ShPR10 二级结构包含 51.85%的无规则卷曲、35.98%的α-螺旋、7.41%的延伸链和 4.76%的β-转角.ShPR10蛋白与玉米ZmPR1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1.53%,两者在进化树上聚为一个分支.ShPR10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与SCSMV P1 在酵母细胞和烟草细胞中存在互作关系.ShPR10 本身不具有沉默抑制子活性,其表达削弱了P1 的沉默抑制子活性,但对P1 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综上,ShPR10 可能通过结合P1 来削弱P1 的沉默抑制子活性,从而提高甘蔗对SCSMV的抗性.
关键词: 病程相关蛋白 PR10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 RNA沉默抑制子 P1蛋白 甘蔗 蛋白互作


4个引进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种比较试验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够客观地筛选出适合我国植胶环境的橡胶树胶木兼优新品种,基于品种比较试验对4个国外引进品种‘热试09-5’‘热试09-6’‘热试09-7’和‘热试09-10’的产量及副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中,‘热试09-7’表现出速生性状,4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特性不明显,仅‘热试09-5’在开割第1年与对照相当,其他年份均低于对照。胶乳生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热试09-5’的干胶产量、排胶初速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蔗糖含量低,硫醇含量高,认为该品种产胶潜力大,胶乳稳定性好,排胶快,糖利用率高。‘热试09-6’原生皮厚度较厚,树皮中乳管列数多,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堵塞指数高,排胶初速度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有较好的产胶潜力,但胶乳代谢强度低,可考虑通过刺激提高代谢强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各参试品种的生胶性能、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参数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热试09-5’的塑性初值最低,塑性保持率最大,‘热试09-6’门尼粘度最高,‘热试09-5’最低,‘热试09-7’有较大的重均分子量,呈现出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在抗逆性表现方面,‘热试09-5’的风害断倒率最小,‘热试09-10’最高;抗寒前哨数据结果表明,在对照品种‘93-114’无寒害发生的情况下,‘热试09-5’寒害等级为1.00,‘热试09-7’为0.17。综合分析表明,4个引进品种的速生性状明显,‘热试09-6’有较好的产胶潜力,‘热试09-5’的抗风性优于对照,‘热试09-7’的寒害适应能力较好。综上表明‘热试09-6’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海南中西部轻风区生产性试种。


邻苯二甲酸对橡胶树RRIM600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系分泌物是植物自毒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是一种公认的自毒物质,也是橡胶树根系分泌物中含量较高的物质之一.为探究邻苯二甲酸对橡胶树自身是否具有自毒作用,考察不同浓度(0.05、0.50、1.00、2.00 mmol/L)邻苯二甲酸溶液对橡胶树RRIM600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均推迟橡胶树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和萌发整齐度均存在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与对照相比,2.00 mmol/L邻苯二甲酸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速率、发芽势分别下降了 23.60%、42.75%、37.18%、58.69%.(2)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均抑制橡胶树芽长、芽粗、根粗的生长,减少了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在 0.05~2.00 mmol/L浓度范围内,芽长、芽粗、根粗、芽重和根重分别下降了 12.91%~40.70%、20.05%~21.59%、7.89%~34.13%、16.18%~26.47%、20.00%~36.00%.(3)随邻苯二甲酸浓度增加,橡胶树幼苗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逐渐加重,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逐渐增加.(4)橡胶树幼苗色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邻苯二甲酸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随邻苯二甲酸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0.05 mmol/L 的邻苯二甲酸促进幼苗叶绿素b的积累,降低了叶绿素a含量,并提高CAT活性,降低了POD和SOD活性;当浓度达到 0.50 mmol/L时,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积累至最大,POD和SOD活性持续下降;在 2.00 mmol/L时,所有色素含量和 3 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降至最低.综上,邻苯二甲酸推迟了橡胶树RRIM600 种子初始萌发时间,降低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导致橡胶树幼苗生理功能紊乱,并抑制生长发育.该研究结果可为客观评价邻苯二甲酸对橡胶树自毒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果精油易挥发、不稳定的特点限制其应用范围.为了有效提高草果精油利用率,本文对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以草果精油、乳化剂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钠(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Starch,OSA淀粉)、麦芽糊精、胶体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草果精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研究了草果精油微胶囊的物理性质、形貌特征、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草果精油30%(w/w)、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w/w)、N-CREAMER 46型号OSA淀粉15%(w/w)、阿拉伯胶0.2%(w/w),喷雾干燥制备的草果精油微胶囊包埋率81.07%±3.20%,负载率64.43%±5.32%,水分含量3.40%±0.08%,复水后平均粒径(226.37±3.06)nm,微胶囊产品呈干燥粉末状,复水溶解迅速,包埋效果较好.经过同步热重差热分析,包埋后的草果精油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草果精油微胶囊颗粒分布均匀.本研究可为喷雾干燥法制备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工业生产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关键词: 草果精油 微胶囊 工艺优化 多指标权重分析 喷雾干燥 热重分析


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的树干木材生理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木香[Aquilaria sinesis (Lour.) Spreng.] 6个不同种质(3个已认定良种:海香1号、海香2号、海香3号;3个待审品种:皮油种、大叶种、囊泡种)为研究对象,其中皮油种来源于广东省揭阳市,大叶种来源于海南省定安县,其余均来源于海南省文昌市。分别采用GB/T 6043—2009《木材pH的测定》、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硝酸-乙醇法测定树干木材的pH、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并利用SPSS 26.0软件对以上5个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沃勒邓肯法、LSD法)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树干木材均为酸性,pH为5.40~6.06(海香3号最高,大叶种最低);淀粉含量为13.16~33.85 mg/g(大叶种含量最高,海香3号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为3.60~20.16 mg/g(大叶种含量最高,海香1号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17~0.25 mg/g(海香1号含量最高,皮油种含量最低);纤维素含量为0.46~0.61 g/g(海香1号含量最高,海香2号含量最低)。白木香不同种质树干之间的pH、淀粉含量、可溶性糖、纤维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H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蛋白、纤维素含量与其他生理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


三种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表征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改性生物炭在水溶液中对Cu2+的吸附性能,利用硅酸钠溶液、氯化镁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制备了3种不同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通过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表面形貌、官能团等性质变化。硅酸钠改性生物炭(sodium silicate modified biochar,SBC)的比表面积与孔容最大,分别为43.69 m~2/g、5.30 cm~3/g,比未改性生物炭(biochar,BC)(6.02 m~2/g、1.40 cm~3/g)分别增加了6.25、2.79倍。由SEM-EDS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均出现C元素质量分数下降、O元素质量分数增加的现象,其中,SBC的C元素和O元素质量分数变化最大,且SBC和氯化镁改性生物炭(magnesium chloride modified biochar,MBC)上负载了大量含Si和Mg的颗粒。FTIR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均能增强官能团的峰值,硅酸钠改性增强程度最大。另外,过氧化氢改性生物炭(hydrogen peroxide modified biochar,HBC)、BC、MBC和SBC对Cu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BC、MBC、SBC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HBC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分析吸附模型参数可知,改性生物炭MBC、SBC和HBC中,SBC对Cu2+的吸附能力更强,其理论吸附量可以达到230.20 mg/g,该结果可为改性生物炭对Cu2+污染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氯虫苯甲酰胺是我国蜂农防治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的主要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讨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的毒力以及亚致死剂量LC1LC25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3龄初幼虫的LC50、LC25、LC10分别为5.193 μg/g、1.678 μg/g和2.865 μg/g.以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处理蜂巢小甲虫3龄初幼虫后,幼虫发育历期、雌预蛹期+蛹期、雄预蛹+蛹期均显著延长,且分别延长了 3.38%和4.50%、10.51%和21.92%、5.26%和12.20%.LC10和LC25处理组幼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尤其LC25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LC10和LC25处理组漫游期幼虫重、初羽化雌虫重和初羽化雄虫重相比于对照均显著降低,且分别减轻了 15.45%、21.54%、17.26%和13.47%、16.47%、16.46%0LC10和LC25处理组的产卵前期分别为7.96 d和7.47 d,比对照组显著缩短12.36 d和12.85 d;60 d内单雌产卵总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产卵期5~7 d时,LC25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显著增加.LC10和LC25处理组蜂巢小甲虫种群趋势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其种群趋势指数均远大于1,表明蜂巢小甲虫种群仍呈增长趋势,因此应加强蜂巢小甲虫的防控以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监测.


不同保存体系低氨浓缩天然胶乳的性能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氨浓缩天然胶乳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氨胶乳带来的氨污染问题,并在多种乳胶制品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BCT-2、HY、HM和LS 4种天然胶乳保存剂与氨复合保存制备低氨浓缩胶乳,并与高氨浓缩胶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保存体系低氨浓缩胶乳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保存体系对低氨浓缩胶乳保存效果良好,均能达到GB/T 8289—2016国家标准的要求。其中,BCT-2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挥发脂肪酸值(VFA No.)最低,但胶乳黏度值最高,机械稳定度(MST)最低,稳定性最差;此外,橡胶粒子平均粒径较高;热稳定性和氧化锌机械稳定性(ZST)较低;干胶膜强度较高。HY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VFA No.较低,黏度最低,MST和热稳定度最高;浓缩胶乳预硫化速度最快;预硫化胶乳黏度最低,MST和热稳定度最高;硫化胶膜强度较高。HM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黏度较低;MST较高,稳定性良好;浓缩胶乳干胶膜强度最低;浓缩胶乳预硫化速度最慢。LS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VFA No.较高,黏度值较高;MST较低,稳定性较差;橡胶粒子粒径最小;浓缩胶乳干胶膜和硫化胶膜强度均最高;干胶膜热稳定性最好。对比分析表明,HY和LS保存低氨浓缩胶乳综合性能较好,其中HY低氨浓缩胶乳适于生产发泡制品、胶黏剂等,而LS低氨浓缩胶乳适于生产手套、气球等纯胶浸渍制品。

